[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二维码的资产管理信息收集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449012.4 | 申请日: | 2020-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60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 发明(设计)人: | 赵宇冰;姚麟;卜小伟;张宇;马红梅;王嘉宇;周进艳;鲁培平;李洪;王琦;王瑞勋;邱云燕;邓顼;温衍;马芳;杨尔欣;刘育平;王东军;高攀;于光宗;王从杰;祝存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综合服务中心 |
| 主分类号: | B65G43/08 | 分类号: | B65G43/08;G06K7/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涂琪顺 |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二维码 资产 管理 信息 收集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二维码的资产管理信息收集装置,包括二维码扫描组件、传送带、资产二维码,所述传送带上端设有二维码扫描组件,所述二维码扫描组件包括扫描箱和设于扫描箱顶部的二维码扫描器,所述二维码扫描器上端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上端设有无线信号发射器,所述传送带一端设有滚筒输送机,所述滚筒输送机下端设有限位组件;本发明实现了本装置对固定资产的数量统计和信息收集的功能,便于固定资产的数量和信息的及时准确统计,提高了资产信息收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资产管理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二维码的资产管理信息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固定资产属于产品生产过程中用来改变或者影响劳动对象的劳动资料,是固定资本的实物形态;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长期发挥作用,长期保持原有的实物形态,但其价值则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逐渐地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并构成产品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重要原则,一个企业把劳动资料按照使用年限和原始价值划分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对于原始价值较大、使用年限较长的劳动资料,按照固定资产来进行核算;而对于原始价值较小、使用年限较短的劳动资料,按照低值易耗品来进行核算。
目前,申请号为CN201811150513.5的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二维码的固定资产管理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为各个固定资产建立对应的资产管理页面,并为所建立的各个资产管理页面分配访问地址;根据各个资产管理页面的访问地址生成对应的二维码;将二维码固定到对应的固定资产上,以进行预设的固定资产管理操作;通过任何扫描设备即可扫描查看固定资产相关信息,相比较传统的条形码,将一些资产的信息写到条形码上面,遇到信息更改时,需要进行标签的更换,基于二维码的这种资产编码,只需要在后台进行编辑资产信息,扫描二维码即可看到最新的资产信息,不需要进行重新更换,从而实现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率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但在将资产进行管理出库或入库时,并不方便快捷。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提供了一种基于二维码的资产管理信息收集装置,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资产管理信息收集装置,包括二维码扫描组件、传送带、资产二维码,所述传送带上端设有二维码扫描组件,所述二维码扫描组件包括扫描箱和设于扫描箱顶部的二维码扫描器,所述二维码扫描器上端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上端设有无线信号发射器,所述传送带一端设有滚筒输送机,所述滚筒输送机下端设有限位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带两端分别设有照射灯,两个所述照射灯对称安装在检测箱内壁上,通过照射灯照射泡罩的两侧,使得二维码扫描器扫描固定资产上的二维码更加清晰。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气缸,所述气缸上活塞杆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板,所述连接板的另一侧设有第二限位板。
进一步的,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设置在滚筒输送机的下端,且与滚筒输送机上的滚筒间隙配合,通过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穿过两侧的滚筒,将固定资产限制到限位板的一侧,防止多个固定资产相撞,顺序混乱。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包括通信模块、信息解码模块、信息储存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二维码扫描器分别与信息解码模块和通信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信息解码模块与信息存储模块电性连接,信息解码模块与通信模块电性连接,所述通信模块与无线信号发射器电性连接。
通信模块;通信模块负责与所属服务器进行通信,采用4G移动网络的无线通信接收来自服务器的任务指令(启用、停止服务、固定资产的类别)。发送当前装置运行状态到所属服务器,发送固定资产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但不限于(资产分类、设备序列号、品牌、型号、备注)至服务器,并备份到信息存储管理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综合服务中心,未经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综合服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90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