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地质灾害地下岩层平面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48913.1 | 申请日: | 202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855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朱隆星;霍超能;任宏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易智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9 | 分类号: | G06F16/29;G06T17/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神州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4 | 代理人: | 王志强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地质灾害 地下 岩层 平面 分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基于地质灾害地下岩层平面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S1:制作shapefile点格式文件;S2:导入数据;S3:空间分析运算;本发明无需人工进行绘制,完全实现自动化分析;用户可在任意处简单绘制一个多边形范围,即可获得想要的岩溶平面三维成像,方便快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地理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地质灾害地下岩层平面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地质体建模对于了解地下岩性和地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区域性的地质体建模范围大,数据庞杂,建立地质体模型较为复杂。
目前,地质灾害地下岩层剖面分析按照数据来源可分两类:
第一类是基于钻孔数据建模,即直接将钻孔相关数据导入建模工具,自动生成地质体模型。该方法适用于大比例尺下的地质体建模,当在小比例尺下时,建模精度及准确度不高;
第二类基于剖面数据建模,即利用钻孔、物探等资料及专家知识布置、描绘剖面,再利用剖面建立地质体模型,模型的精度取决于布置剖面的数量,该方法不能较好的利用剖面线以外的地质数据,而且建模工作量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基于地质灾害地下岩层平面分析方法。该基于地质灾害地下岩层平面分析方法中用户可在任意处简单绘制一个多边形范围,即可获得想要的岩溶平面三维成像,方便快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地质灾害地下岩层平面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S1:制作shapefile点格式文件:将勘探钻孔记录点图层利用ArcGIS桌面软件制作成支持(x,y,z)三个坐标轴的shapefile点格式文件,(x,y)用来表示在二维地平面上的经度和纬度坐标位置,z轴表示基于地球基准海平面的高度;
S2:导入数据:将勘探钻孔记录点导入到PostgreSQL空间数据库表中;
S3:空间分析运算:利用标准SQL及其PostGIS空间分析扩展函数支持进行空间分析运算,最后将地下岩层平面图显示于显示器上并标示出各字段的数据以及最终成像效果图。
上述步骤S3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31:从Cesium三维地球上,利用其画线API接口,在勘探工程范围内任意位置绘制一个多边形范围,依次输入起点、第2点、第3点···闭合点,从而构成一个多边形范围;
S32:将上述多边形坐标转用WKT规范表述,并通过HTTP请求传输到服务器接口进行分析处理;
S33:服务器接收到上述多边形范围后,首先筛选出位于多边形范围内的所有钻孔样本数据记录;然后再沿着多边形的起点,把每个拐点处的钻孔样本数据记录也分析出来。
上述字段包括钻孔编号、地质时代、地质成因、孔口标高、底层标高、底层深度、分层厚度、分层序号、岩土编号、岩土类别、岩土名称以及颜色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无需人工进行绘制,完全实现自动化分析;
2.用户可在任意处简单绘制一个多边形范围,即可获得想要的岩溶平面三维成像,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勘探工程钻孔记录点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基于地质灾害地下岩层剖面图;
图3为三角剖分定义示意图;
图4为Delaunay三角剖分示意图(左侧图不符合空圆特性,右侧图符合空圆特性);
图5为Delaunay三角网剖分算法具体实现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易智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易智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89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