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电池研发的测试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448092.1 | 申请日: | 2020-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54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 发明(设计)人: | 戴星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浩瀚星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R31/385;G01R1/04;G01R1/02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3 | 代理人: | 杨晋弘 |
| 地址: | 2362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池 研发 测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电池研发的测试系统。所述基于电池研发的测试系统包括:集成测试模块,所述集成测试模块包括数据采集模块、环境测试机构、充放电测试机构和寿命测试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环境测试机构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电池研发的测试系统具有通过在锂电池检测环境测试机构测试前进行一级充放电测试,记录常态下的充放电状态信息,一级充放电测试完成后将装有锂电池的充放电测试机构整体装入环境测试机构的内部进行环境测试,环境测试完成后,在环境测试机构运行的状态下使用充放电测试机构进行测试,获取锂电池在不同环境下的充放电情况,以满足锂电池实际使用的测试需求,已达到更好的测试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电池研发的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采用电力驱动,电力驱动的支撑在于电池的研发和测试,在电池的研发和测试过程中,需要对电池的不同应用环境和使用状态进行检测和测试。
在现有技术中,现有的电池测试在进行测试时,只针对于一种模拟环境进行环境温度的检测和测试,而无法模拟实际生活中不同恶劣环境下的实际测试,充放电测试作为电池主要的测试功能之一,现有的充放电设备在运行时无法对充放电时的环境进行模拟,以获取不同环境下的充放电状态。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基于电池研发的测试系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电池研发的测试系统,解决了电池充放电时不方便对充放电的环境模拟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电池研发的测试系统包括:集成测试模块,所述集成测试模块包括数据采集模块、环境测试机构、充放电测试机构和寿命测试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环境测试机构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充放电测试机构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寿命测试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锂电池在充放电测试机构上进行测试,然后将带有锂电池的充放电测试机构在环境测试机构上检测,最后将锂电池在环境测试机构内部同时进行锂电池充放电测试;所述充放电测试机构设置于所述环境测试机构的内部;所述环境测试机构包括:箱体、调节电机、第一密封板、支撑台、支撑滑轴、温度控制装置、湿度控制装置、气压发生装置和箱门;所述充放电测试机构包括:包括:盒体、驱动电机、支撑架、蓄电池本体、检测架、调节螺丝、伸缩管和控制箱。
优选的,所述箱体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第三连接孔和安装槽,所述调节电机的底部与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调节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联动轴,所述第一密封板的内表面与所述联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联动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板,所述第一密封板和所述第二密封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至少四组隔板,所述支撑台的外表面与两组所述隔板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台的顶部开设有伸缩槽和收纳槽,所述支撑滑轴的底部与所述伸缩槽的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滑轴的外表面套设有缓冲弹簧,所述支撑滑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挡板,所述支撑滑轴的表面滑动连接有防护架。
优选的,所述温度控制装置的一侧与所述箱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湿度控制装置的一侧与所述箱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气压发生装置的一侧与所述箱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箱门设置于所述箱体上,所述箱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抵触橡胶,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触点连接件。
优选的,所述盒体的内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盒体的内壁的底部开设有连接滑槽,所述盒体的外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驱动电机的表面与所述固定槽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反向双螺纹面螺纹连接有两个移动滑块,所述移动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滑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浩瀚星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浩瀚星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80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