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OTDR测试的光纤耦合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48077.7 | 申请日: | 202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49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姚飞;叶进;张超;蒋灵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聚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1/00 | 分类号: | G01M11/00;G02B6/26;G02B6/32;G02B6/42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爱涛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otdr 测试 光纤 耦合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OTDR测试的光纤耦合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光时域反射仪、连接器、准直透镜和可调反射转镜;待测光纤通过连接器插入准直透镜的入射端面上;光时域反射仪通过连接器固定在准直透镜的入射端面上;可调反射转镜设置在准直透镜的出射光路上;准直透镜用于透过光时域反射仪发射的光脉冲;可调反射转镜用于接收准直透镜透过的光脉冲,将光脉冲通过准直透镜反射至待测光纤,并且接收准直透镜透过的待测光纤产生的散射光信号,将散射光信号通过准直透镜反射至光时域反射仪。本发明解决了每根光纤测试时,都需要放入V型槽对准或反复放置光纤带来的测试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测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光时域反射仪(Optical TimeDomain Reflectometer,OTDR)测试的光纤耦合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多芯光缆在通信中是常用的通信载体,对于多芯光缆的性能测试主要使用OTDR测试,光缆厂商在出厂时,会对每芯光纤的链路情况进行测试,得到各纤芯的损耗情况。由于需要测试光纤较多,如果采用每芯都熔接光纤接头,然后使用OTDR的方法,效率较低。目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光纤V型槽连接器,V型槽一端固定光纤与OTDR连接,另外一端与待测光纤连接。使用剥线钳将待测光纤剥至125um包层,然后用光纤切割刀将光纤切成指定长度,形成平整的端面,再将切好的光纤放入V型槽的另一端,用夹具固定光纤,最后使用OTDR完成光纤性能测试。
该方法不用对待测光纤制作光纤接头,但是对每根光纤进行测试时,都需要完成剥纤、切割平整、放入V型槽对准等操作步骤,或者需要反复放置光纤,找到合适的连接位置,导致测试效率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OTDR测试的光纤耦合装置及方法,以解决每根光纤测试时,都需要放入V型槽对准或反复放置光纤带来的测试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用于OTDR测试的光纤耦合装置,包括:光时域反射仪、连接器、准直透镜和可调反射转镜;
待测光纤通过所述连接器插入所述准直透镜的入射端面上;所述光时域反射仪通过所述连接器固定在所述准直透镜的入射端面上;所述可调反射转镜设置在所述准直透镜的出射光路上;所述准直透镜用于透过所述光时域反射仪发射的光脉冲;所述可调反射转镜用于接收所述准直透镜透过的光脉冲,将所述光脉冲通过所述准直透镜反射至所述待测光纤,并且接收所述准直透镜透过的所述待测光纤产生的散射光信号,将所述散射光信号通过所述准直透镜反射至所述光时域反射仪。
可选的,所述连接器包括公共端光纤、毛细管和准直器;所述公共端光纤的一端固定所述光时域反射仪;所述毛细管的一端插入所述待测光纤;所述公共端光纤的另一端、所述毛细管的另一端均插入所述准直器的入射端面;所述准直器的出射端面固定所述准直透镜。
可选的,所述用于OTDR测试的光纤耦合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光时域反射仪、所述可调反射转镜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可调反射转镜转动。
可选的,所述毛细管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的,所述用于OTDR测试的光纤耦合装置还包括夹具;所述夹具用于将所述待测光纤固定在所述毛细管的一端。
可选的,所述准直透镜为格林透镜或C透镜。
可选的,所述可调反射转镜为MEMS微镜。
可选的,所述的毛细管的内径为200um-400um。
可选的,所述的公共端光纤为长度为50m~2km的光纤。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OTDR测试的光纤耦合方法,所述方法用于上述所述的用于OTDR测试的光纤耦合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可调反射转镜复位到初始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聚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桂林聚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80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