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蚀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448074.3 | 申请日: | 2020-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52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 发明(设计)人: | 刘滔;周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娄底市精细陶瓷工业技术检测中心(国家电子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南)) |
| 主分类号: | C22C21/08 | 分类号: | C22C21/08;C22C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涂琪顺 |
| 地址: | 41701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蚀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包括Si、Mg、Fe、Sr、Sm、Ti、Mn、Ni、Er、Zr、Bi、B、Ti,各元素的重量含量为,Si:0.5‑1.5%,Mg:7‑13%,Fe:0.3‑0.49%,Sr:0.001‑0.04,Sm:0.1‑0.3,Ti:0.2‑0.4,Mn:0.8‑1.2,Ni:0.01‑0.1,Er:0.1‑0.4,Zr:0.1‑0.5,Bi:0.05‑0.2,B:0.001‑0.05,Ti:0.005‑0.03,余量为Al及杂质元素,所述铝合金中的杂志元素合计小于0.1,此耐蚀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制备的该铝合金在拥有较好的耐蚀性,以及较好的流动成型性,材料抗耐蚀能力为中性盐雾测试>48h,流动性大于90%,成型优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金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蚀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CN201710296149.2高韧性耐蚀铝合金材料,该材料为型材,具有较高强 度及优良的耐蚀性能,应用在航空航天、交通、建材、石油、化工、电子、 电力等各领域均与广泛应用,该种成型为挤压成型;
通过利用压铸一体成型的方式可以很好的取代挤压铸造耐蚀铝合金,工 艺简单,加工周期短,成本低廉,且同时具备高强高耐蚀材料特性;
但是现有技术存在两点问题,第一,现有技术压铸铝合金材料缺陷较多, 流动性差,材料本体耐蚀虽好,但成型困难;第二,挤压材料,生产工艺程 序较多,加工周期长,成本较高,量产适用性较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耐 蚀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蚀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 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蚀铝合金及其制备 方法,包括Si、Mg、Fe、Sr、Sm、Ti、Mn、Ni、Er、Zr、Bi、B、Ti,各元素 的重量含量为,Si:0.5-1.5%,Mg:7-13%,Fe:0.3-0.49%,Sr:0.001-0.04, Sm:0.1-0.3,Ti:0.2-0.4,Mn:0.8-1.2,Ni:0.01-0.1,Er:0.1-0.4, Zr:0.1-0.5,Bi:0.05-0.2,B:0.001-0.05,Ti:0.005-0.03,余量为Al及杂质元素,所述铝合金中的杂志元素合计小于0.1。
优选的,所述上述含量中Zn和Si、Mg、Fr、Ni、Zr采用Zn锭和Si锭 纯单质金属。
优选的,所述上述含量中Sc和Er采用铝钪合金和铝铒合金。
优选的,所述上述含量中还添加有精炼剂和变质剂,其含量按照待熔炼 金属总质量称量0.08%~0.2%精炼剂和0.05~0.07%变质剂。
一种用于制备权利要求1中的耐蚀铝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熔炼纯铝液:在惰性气氛保护下,将铝锭在温度为700~800℃的条件 下融化,在温度为700~800℃的条件下保温3~4h,加入精炼剂,精炼15~ 30min,得到纯铝液B,保温备用。
B、加入变质剂:将合金熔体A加入到纯铝液B中,再向其中加入变质剂, 对其进行均匀化搅拌处理,叫住成铝锭。
C、压铸成型:将铝锭熔融,在压铸机模具温度200-300摄氏度,压射2.5Q 压力时,铝液温度为760-780摄氏度时进行压铸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是一款压铸铝合金,该铝合金在拥有较好的耐蚀性,以及较好的 流动成型性,材料抗耐蚀能力为中性盐雾测试>48h,流动性大于90%,成型 优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娄底市精细陶瓷工业技术检测中心(国家电子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南)),未经娄底市精细陶瓷工业技术检测中心(国家电子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80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