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数据模板引擎的自动化测试验证方法及其测试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446793.1 | 申请日: | 2020-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93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3 |
| 发明(设计)人: | 夏铨君;徐文叶;朱维青;裘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 |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 31273 | 代理人: | 刘民选 |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模板 引擎 自动化 测试 验证 方法 及其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模板引擎的自动化测试验证方法及其测试系统,所述自动化测试验证方法中测试组件定义和所述测试组件引用相分离,所述测试组件定义及实现在组件管理模块中以代码形式存储,所述测试组件引用定义在数据库中,实际使用时通过指定的数据模版填写组件编号以及所述测试组件需要的参数进行调用,通过数据模板引擎实现组件间的灵活编排,并通过数据模板的形式实现整个自动化测试过程的数据传递,将测试代码与数据解耦,实现显著提升自动化测试的灵活性及可维护性,自动化测试数据之间实现相互隔离,避免数据“污染”,提高自动化测试验证的复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但不限定于软件测试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基于数据模板引擎的自动化测试验证方法及其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产品的质量越来越重要,一般通过软件测试保障软件产品的质量。现有的技术方案中,采用自动化测试方式测试软件产品通常采用如下的方式实现对待测软件的检测。
1)现有技术中没有将组件代码化定义和组件引用定义分开,不使用数据库,必然将组件引用关系固化在代码中,每次调整用例中的组件信息,就会进行系统的发布;
2)没有使用数据模板,自动化测试所应用的底层数据就需要通过硬编码的方式进行填充,数据准备及操作的灵活性及可拓展性大大降低。
为了提高自动化测试效率,现有技术中也采用组件化的方式实现自动化验证过程的编排,或应用文件存储测试数据,但在此类方案中,对于组件的编排过程以及测试数据的准备,大都是通过硬编码(即将测试组件的引用也放在代码中,如果需要调整自动化测试过程中组件之间的排列、或增加、删除组件,都需要修改代码)或者xml配置(XML本身也是在系统工程当中,如果修改了XML,那么也需要将整个自动化测试系统的代码重新编译部署)的方式实现。
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的技术问题:在待测软件进行自动化测试验证过程中未能实现测试代码与数据的完全分离,导致自动化测试流程编排的灵活性大大降低,可维护性较差。
有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基于数据模板引擎的自动化测试验证方法及其测试系统,是业内相关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项课题。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现有技术中自动化测试流程编排的灵活性以及提供按测试数据的可维护性,本发明将测试组件的代码接口定义及底层代码实现放在了自动化测试系统中的组件管理模块(也即组件代码库),而自动化测试流程编排中涉及到组件的引用环节及其所需要的测试数据是在数据库中存储,如果需要调整组件次序或进行增删,直接调整数据库数据即可,不需要再去改动自动化测试系统中的代码,即可实现自动化测试过程组件编排及数据的灵活调整。
本发明使用了数据模版引擎以及数据库设计、组件接口的注解设计,并将这些设计串联起来,显著提高了组件编排及数据准备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的提高,可以在不修改自动化测试系统组件管理模块中底层代码的情况下,通过本发明实现载体所提供的用户界面直接对流程模板及组件进行编辑操作,直接修改底层数据,通过配置的调整快速准确地满足自动化测试工作的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67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