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铸造成型模具的转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446637.5 | 申请日: | 2020-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80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 发明(设计)人: | 张彩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彩燕 | 
| 主分类号: | B22D33/02 | 分类号: | B22D3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哌智科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45 | 代理人: | 宗兵 | 
| 地址: | 237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铸造 成型 模具 转运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铸造模具生产技术领域的一种铸造成型模具的转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平板车架,平板车架上端设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上滑动连接有侧方滑动装置,侧方滑动装置后端面固定设有固定框,固定框后端面固定设有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后端面固定设有滑动装置,第一连接块侧端固定设有齿轮盒,齿轮盒固定设在滑动装置上,转动盘下端面固定设有搬运装置,平板车架上端面还固定设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之间滑动设有缓冲板,且上端面固定设有挡板;通过以上结构的设置,在铸造模具转运时,可精准对模具进行吸附搬运,且吸附时不产生冲击,避免对铸铁件产生破坏,同时可使一次性对多个铸造件进行搬运,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铸造模具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铸造成型模具的转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铸造成型的铸铁模具转运中,目前人们多采用人力搬运、叉车进行运输,采用人力搬运较为困难,使用叉车时,往往需要先用起重设备将铸铁模具吊运到运载工具上,在调运过程以及叉车叉起过程中,大多数中小型铸铁模具并没有供叉车叉起的底槽板,用叉车直接叉起中小型模具较为困难且容易损伤模具表面,由于现实技术中往往采用不与铸铁件完全接触就启动搬运,导致冲击造成损伤的问题,特别是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脆性材料,接触时产生的撞击,极度容易损坏工件,在运输到指定位置后还需要再次用起重设备进行卸车时,存在下放时和地面产生冲击碰撞造成损伤,而且每次调运一件,且整个转运操作时间较长且带有一定危险性,使得转运过程更为复杂漫长,这种传统的操作方式费时费力,大大降低了施工效率。
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铸造成型模具的转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铸造成型模具的转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在调运过程以及叉车叉起过程中,大多数中小型铸铁模具并没有供叉车叉起的底槽板,用叉车直接叉起中小型模具较为困难且容易损伤模具表面,由于现实技术中往往采用不与铸铁件完全接触就启动搬运,导致冲击造成损伤的问题,特别是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脆性材料,接触时产生的撞击,极度容易损坏工件,在运输到指定位置后还需要再次用起重设备进行卸车时,存在下放时和地面产生冲击碰撞造成损伤,而且每次调运一件,且整个转运操作时间较长且带有一定危险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铸造成型模具的转运装置,包括平板车架,所述平板车架上端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上滑动连接有侧方滑动装置,所述侧方滑动装置后端面固定设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后端面固定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后端面固定设有滑动装置,所述第一连接块侧端固定设有齿轮盒,所述齿轮盒固定设在滑动装置上,转动盘下端面固定设有搬运装置,所述平板车架上端面还对称固定设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滑动设有缓冲板,且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端面固定设有挡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彩燕,未经张彩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66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自动散热的路灯
 - 下一篇:采购商对供应商进行评价的系统以及电子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