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判断实有人口是否漏登的方法及终端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446279.8 | 申请日: | 2020-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813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 发明(设计)人: | 肖富瑞;沈文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天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Q50/26 | 分类号: | G06Q50/26;G06V40/16;G06V10/762;G06F16/583 |
| 代理公司: |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101 | 代理人: | 黄灿林 |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判断 实有 人口 是否 方法 终端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判断实有人口是否漏登的方法及终端,获取第一小区内的小区智能安防系统所采集的人脸数据,并对人脸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多条人员信息,每条人员信息包括人员标识;判断人员标识是否在预设的第一小区人员信息库中,若否,则标记人员标识所对应的人员信息为待确认人员信息;将待确认人员信息与第一小区对应的第一小区标识关联并加入疑似漏登人员信息库;本发明通过与小区内已有的智能安防系统联动获取其采集的人脸数据,并根据人脸数据搭建每个人员标识对应的人脸信息与小区已登记的人员信息库进行比较,获取到在该小区内无法确认身份的待确认人员信息,实现待确认人员的自动筛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判断实有人口是否漏登的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现有采集实有人口信息的方式,需要社区民警、网格员或辅警等人员上门采用移动APP进行采集或通过表格采集相应信息后回办公电脑上录入系统,维护到实有人口库。
这种实有人口信息采用人工上门采集的模式,存在的缺点有:1、需要投入大量的警力资源;2、上门采集时存在无人在家情况,此时无法采集相应信息;3、有的房屋为出租房,居住人流动性较大,不能实现有针对性的上门采集,存在数据不鲜活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判断实有人口是否漏登的方法及终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为:
一种判断实有人口是否漏登的方法,包括步骤:
S1、获取第一小区内的小区智能安防系统所采集的人脸数据,并对所述人脸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多条人员信息,每条所述人员信息包括人员标识;
S2、判断所述人员标识是否在预设的第一小区人员信息库中,若否,则标记所述人员标识所对应的所述人员信息为待确认人员信息;
S3、将所述待确认人员信息与所述第一小区对应的第一小区标识关联并加入疑似漏登人员信息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为:
一种判断实有人口是否漏登的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S1、获取第一小区内的小区智能安防系统所采集的人脸数据,并对所述人脸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多条人员信息,每条所述人员信息包括人员标识;
S2、判断所述人员标识是否在预设的第一小区人员信息库中,若否,则标记所述人员标识所对应的所述人员信息为待确认人员信息;
S3、将所述待确认人员信息与所述第一小区对应的第一小区标识关联并加入疑似漏登人员信息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从小区的智能安防系统中获取人脸数据并进行分析,得到频繁出入小区但并未在小区人员信息库登记的人脸数据加入疑似漏登人员信息库,实现对小区内人员流动的动态监控,避免了现有采集实有人口信息时需要上门核实,无法兼顾小区内所有人员空闲时间的问题,筛选出疑似漏登人员之后能够再进行进一步确定,减少了人工核实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判断实有人口是否漏登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判断实有人口是否漏登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判断实有人口是否漏登的方法的数据流图;
标号说明:
1、一种判断实有人口是否漏登的终端;2、处理器;3、存储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天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天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62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机异形轴的冲压工装
- 下一篇:一种多异氰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