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心式补偿绕组、绕组的模具及绕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444322.7 | 申请日: | 2020-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1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 发明(设计)人: | 方文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钢集团西安重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3/04 | 分类号: | H02K3/04;H02K15/04;H02K3/30 | 
| 代理公司: | 西安毅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225 | 代理人: | 杨燕珠 |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心 补偿 绕组 模具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同心式补偿绕组、绕组的模具及绕制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条形补偿绕组接线头多,烧损断裂,需要频繁维修的技术问题。该同心式补偿绕组由一根导线绕制而成,包括均绕制三匝而成的内矩形部和外矩形部;内矩形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段、第一弧段、第二直段和第二弧段;外矩形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直段、第三弧段、第四直段和第四弧段;第一弧段、第二弧段、第三弧段和第四弧段均沿同一弧面弯曲;第一直段、第二直段、第三直段和第四直段用于安装在开口槽主极铁芯的补偿槽内。该同心式补偿绕组由一根导线绕制而成,有效解决了补偿绕组接线头多,焊接工作量大,且容易烧损断裂的问题,进而实现了直流电动机的稳定可靠运行。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直流电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同心式补偿绕组、绕组的模具及绕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中型以上直流电动机都有补偿绕组。补偿绕组能提高电机的过载能力和减少环火可能性,属于中型直流电机的主要部件,它分布在主极铁芯上的补偿槽内,并与电枢线圈和换向极绕组串接,其产生的磁势的方向与交轴电枢反应磁势相反、大小相近,用以抵消电枢反应所产生的磁场畸变。主极极弧范围以内和相邻主极之间的电枢磁动势可由补偿绕组和换向极绕组的合成磁势予以补偿。设置补偿绕组的优点:使气隙磁场均匀分布,换向性能优良;有较大的过载能力和承受突变负载的能力,确保电机稳定运行;电枢回路电感值减小,机电时间常数较小;功率相同时,其转动惯量较无补偿绕组的电机小。
现有技术中,常采用条形补偿绕组。如图1所示,在四极电机中,四个主极铁芯共有条形补偿绕组48根,接线头96个。而在实际工作中,直流电动机需要经常承受过负载电流的冲击,加上电机频繁启动、制动的影响,容易造成条形补偿绕组连接线烧损断裂、维修工作量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同心式补偿绕组、绕组的模具及绕制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条形补偿绕组接线头多,容易发生故障,维修费用高的问题,实现了减少补偿绕组接线头,且方便制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同心式补偿绕组,所述同心式补偿绕组由一根导线绕制而成,包括均绕制三匝而成的内矩形部和外矩形部。所述内矩形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段、第一弧段、第二直段和第二弧段;所述外矩形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直段、第三弧段、第四直段和第四弧段;所述第一弧段、所述第二弧段、所述第三弧段和所述第四弧段均沿同一弧面弯曲;所述第一直段、所述第二直段、所述第三直段和所述第四直段用于安装在开口槽主极铁芯的补偿槽内。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弧段与所述第三弧段贴合,所述第二弧段与所述第四弧段贴合。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同心式补偿绕组的最外侧的端部沿所述第四弧段的延伸方向弯折。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同心式补偿绕组的最外侧的端部沿所述第四弧段的延伸方向的反方向弯折。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同心式补偿绕组的模具,包括连接板和定位组件。所述连接板呈弧形,且弧度与所述同心式补偿绕组相同;所述定位组件设置于所述连接板的外表面;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第三定位件、第四定位件、第五定位件、第六定位件、第七定位件和第八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三定位件、所述第四定位件、所述第五定位件和所述第六定位件依次连接,组成与所述同心式补偿绕组的内矩形部适配的第一矩形;所述第七定位件和所述第八定位件分别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矩形的长边侧,组成与所述同心式补偿绕组的外矩形部适配的第二矩形。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两个侧板。所述侧板呈四分之一圆状;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的连接于两个所述侧板的圆弧侧;所述侧板上开设有轴孔,所述轴孔设置于所述侧板的靠近圆心方向的一端,所述轴孔插入芯轴,能够固定于绕线机。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侧板上开设有多个定位销孔。所述定位销孔均匀设置于与所述侧板的弧边同心的一条弧上,用于将所述模具定位于不同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钢集团西安重机有限公司,未经中钢集团西安重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43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