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43987.6 | 申请日: | 202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625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黄柏荣;刘品妙;蔡正晔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33 | 分类号: | G09F9/33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傅磊;黄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面板 | ||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基板、隔离结构层、多个发光元件、多个波长转换图案及滤光层。隔离结构层设置于基板上,且具有交替排列的多个第一凹槽与多个第二凹槽。多个发光元件分别设置于这些第一凹槽内。多个波长转换图案设置于至少部分多个第一凹槽内并覆盖至少部分多个发光元件。滤光层覆盖隔离结构层,并填入这些第二凹槽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技术,且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的制造成本偏高及其使用寿命无法与现行的主流显示器相抗衡的情况下,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Micro LED Display)逐渐吸引各科技大厂的投资目光。特别是,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除了具有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相当的光学表现,例如高色彩饱和度、应答速度快及高对比,还具有低耗能以及材料使用寿命长的优势。因此,有望成为下一世代的主流显示技术。
在考量晶粒转移的良率以及红光发光二极管的不易微型化,一种采用蓝光发光二极管并搭配多种波长转换材料的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被提出。这些波长转换材料用于将蓝光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蓝光转换为红光、绿光或其他颜色的光线。然而,当这些波长转换材料的吸收转换效率不足时,容易造成蓝光的溢出而影像整体的色域表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具有较佳的色彩表现。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包括基板、隔离结构层、多个发光元件、多个波长转换图案及滤光层。隔离结构层设置于基板上,且具有交替排列的多个第一凹槽与多个第二凹槽。多个发光元件分别设置于这些第一凹槽内。多个波长转换图案设置于至少部分多个第一凹槽内并覆盖至少部分多个发光元件。滤光层覆盖隔离结构层,并填入这些第二凹槽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面板的滤光层在波长为530nm与628nm的穿透率与滤光层在波长为480nm的穿透率的比值大于等于2。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面板的滤光层覆盖多个波长转换图案。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面板的多个波长转换图案包括第一波长转换图案与第二波长转换图案。第一波长转换图案的转换波长不同于第二波长转换图案的转换波长,且滤光层覆盖第一波长转换图案的一部分的厚度不同于滤光层覆盖第二波长转换图案的另一部分的厚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面板的滤光层重叠于任一波长转换图案的一部分的厚度大于滤光层重叠于隔离结构层的另一部分的厚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面板的滤光层重叠于任一波长转换图案的部分的厚度由滤光层的部分的几何中心朝远离几何中心的方向递减,且滤光层的部分的几何中心重叠于对应的一个发光元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彩色滤光图案,分别重叠于多个波长转换图案,且滤光层位于多个彩色滤光图案与这些波长转换图案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面板的多个波长转换图案包括在一方向上排列且彼此相邻的第一波长转换图案与第二波长转换图案。第一波长转换图案的转换波长不同于第二波长转换图案的转换波长。滤光层位于第一波长转换图案与第二波长转换图案之间并填入对应的一个第二凹槽内的部分在所述方向上具有第一宽度。多个第一凹槽与第一波长转换图案在所述方向上排列且相邻的一者未设有这些波长转换图案。滤光层位于第一波长转换图案与这些第一凹槽的所述一者之间并填入对应的另一个第二凹槽内的另一部分在所述方向上具有第二宽度,且第二宽度大于第一宽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面板的隔离结构层具有分别定义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与基板的表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第二表面与基板的表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且第二夹角大于第一夹角。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面板的第一夹角小于70度,第二夹角大于70度且小于90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39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