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十八辊轧机中间辊的辊颈强化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443063.6 | 申请日: | 2020-1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51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 发明(设计)人: | 韩维国;梁建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D9/38 | 分类号: | C21D9/38;C21D1/18;C21D6/04;C21D1/10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众志华清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3 | 代理人: | 张明月;吴风江 |
| 地址: | 054025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十八 轧机 中间 强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十八辊轧机中间辊的辊颈强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首先对辊颈进行连续加热淬火一段时间后采用连续喷水方式进行淬火冷却;B、对步骤A中处理后的辊颈进行深冷处理;C、对步骤B中处理后的辊颈进行回火处理;D、按按图纸要求加工至成品。本发明采用中频感应加热强化进行加热淬火,通过控制中频感应加热频率200‑1000Hz,加热温度960~1050℃,使辊颈的透热层达到15mm以上、硬度梯度更平缓,5mm≤淬硬层深度≤12mm,硬度下降≤3,而常规采用高频工艺方式处理强化辊颈,达到的淬硬层深度明显偏浅,淬硬层深度≤4mm。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轧辊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十八辊轧机中间辊的辊颈强化方法。
背景技术
辊颈装配方式的差异,直接决定了辊颈硬度的高低,为了保证轧机的平稳运行,设计了不同的装配方式和不同的辊颈硬度(HSD30-95)需求。在生产过程中,辊颈硬度的高低可以通过调质、硬化、强化等方式达到设计要求。
以十八辊轧机为代表的现代化轧机,其中间辊辊颈设计指标为不装配轴承内圈,使用环境为辊颈外表面直接与滚针接触,辊颈硬度要求最高,一般要求不低于HSD78。十八辊轧机以轧制不锈钢等难轧板材为主,轧制环境较为恶劣,辊颈时刻承受这滚针的高速磨损和挤压,要求辊颈必须具备极高的表面硬度和较深的淬硬层深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十八辊轧机中间辊的辊颈强化方法,保证了轧辊的使用性能,采用中频加热+液氮深冷的方法对辊颈强化性能进行优化提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十八辊轧机中间辊的辊颈强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首先对辊颈进行连续加热淬火一段时间后采用连续喷水方式进行淬火冷却;
B、对步骤A中处理后的辊颈进行深冷处理;
C、对步骤B中处理后的辊颈进行回火处理;
D、按按图纸要求加工至成品。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A采用中频强化感应对辊颈进行连续加热淬火,辊颈移动出感应圈后采用连续喷水方式淬火冷却,淬火加热结束后,继续对辊颈进行喷水冷却;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中频强化感应对辊颈进行淬火的加热频率范围为200~1000Hz、加热温度范围为960~1050℃。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B中深冷处理方式中采用液氮深冷处理,液氮深冷处理温度范围为-120~-180℃。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B中辊颈淬硬层深度范围为5~12mm。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B中辊颈硬度的范围为85≤HSD≤95。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C中回火后的淬火层中残留的奥氏体组织含量≤13%。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本发明采用中频感应加热强化进行加热淬火,通过控制中频感应加热频率200~1000Hz,加热温度960~1050℃,使辊颈的透热层达到15mm以上、硬度梯度更平缓,5mm≤淬硬层深度≤12mm,硬度下降≤3,而常规采用高频工艺方式处理强化辊颈,达到的淬硬层深度明显偏浅,淬硬层深度≤4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未经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30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悬挂式置物架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电子气体一氟甲烷中的杂质组分分析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