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春小麦害虫麦茎蜂的农业防治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441211.0 | 申请日: | 2020-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45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 发明(设计)人: | 侯璐;马麟;魏有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 主分类号: | A01M1/06 | 分类号: | A01M1/06 |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6 | 代理人: | 李保林 |
| 地址: | 810016 青海***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春小麦 害虫 麦茎蜂 农业 防治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春小麦害虫麦茎蜂的农业防治系统,包括储存箱、通风口、把手、支撑件、基本块、第一移动轮、第二移动轮,所述通风口位于储存箱的顶部,所述第一移动轮和第二移动轮分布在基本块的端部两侧,所述基本块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的顶部与储存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移动轮的设有传动轴,所述第二移动轮套接在传动轴的外侧壁上,所述把手和支撑件固定连接。通过储存箱、通风口、吸气泵、过滤板之间的配合工作,解决了目前的小麦治理是通过药物治理,药物治理会导致农药污染危害,不仅影响环境,而且危害土壤的情况。把麦茎蜂产卵前的成虫吸集起来,产不了卵,从而达到了防治环保防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害虫麦茎蜂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春小麦害虫麦茎蜂的农业防治系统。
背景技术
麦茎蜂,昆虫名,属膜翅目茎蜂科,分布在中国各地,寄主于小麦、大麦等麦类作物,麦茎蜂羽化后雌雄交尾,雌虫将卵注入小麦穗下节,卵孵化为幼虫后钻蛀茎秆,整个茎髓被食空,老熟幼虫钻入根茎基部,从根茎部将茎秆咬断形成断茎环或仅留少量表皮连接,断面整齐,受害植株严重的提前青死,麦粒千粒重严重下降,危害率高的田块小麦很易倒伏,损失更为惨重。
寄生在春小麦茎内部的麦茎蜂幼虫严重危害了小麦的正常生长,目前的小麦治理是通过药物治理,药物治理会导致农药污染危害,不仅危害环境,而且危害土壤,甚至会出现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等现象,在防除麦茎蜂的同时,影响绿色农产品的开发。为此,提出一种春小麦害虫麦茎蜂的农业防治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目前的小麦治理是通过药物治理,药物治理会导致农药污染危害,不仅危害环境,而且危害土壤、农产品农药残留等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春小麦害虫麦茎蜂的农业防治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春小麦害虫麦茎蜂的农业防治系统,包括储存箱、通风口、把手、支撑件、基本块、第一移动轮、第二移动轮,所述通风口位于储存箱的顶部,所述第一移动轮和第二移动轮分布在基本块的端部两侧,所述基本块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的顶部与储存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移动轮的外部设有传动轴,所述第二移动轮套接在传动轴的外侧壁上,所述把手和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件连接在储存箱的侧面,所述储存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吸气泵,所述储存箱的内侧壁通过安装机构连接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位于吸气泵开口向的侧面,所述储存箱远离把手的一端连通有多个折叠伸缩管,所述储存箱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输出端方向朝下,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基本台,所述基本台中固定连接有多个吸虫管,所述吸虫管与对应的折叠伸缩管连通设置,所述过滤板的侧面设有撞击机构。
优选地,所述基本块的内部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内侧壁与转动件的外侧壁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开设在储存箱中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定位块,所述过滤板的侧面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块可与定位槽滑动卡接,所述定位块远离定位槽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杆,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弹簧杆的另一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弹簧杆的内部呈中空设置,所述定位块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穿过弹簧杆和固定板并延伸至储存箱的外部,位于储存箱外部的所述连接绳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安装环。
优选地,所述储存箱中设有与过滤板对应的滑动槽,所述过滤板与滑动槽滑动连接,所述过滤板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拉环。
优选地,所述撞击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储存箱内部侧壁上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外侧壁固定套接有凸块,所述连接轴的外侧壁和传动轴的外侧壁均固定套接有安装套,两个所述安装套之间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所述储存箱中设有与传动带对应的连接口,所述传动带与连接口滑动连接,所述凸块位于过滤板的侧面,所述凸块位于过滤板和吸气泵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未经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12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角有机循环农业种植系统
- 下一篇:一种聚核壳寡糖复合肥料及制备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