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智能加工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40174.1 | 申请日: | 2020-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3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游建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长泰县武安福利厂 |
主分类号: | B23F11/00 | 分类号: | B23F11/00;B23F21/12;B23F23/00;B23Q1/25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1 | 代理人: | 林丽英 |
地址: | 3639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智能 加工 系统 | ||
本发明提出一种金属智能加工系统,包括加工蜗轮坯的加工通道,两个以上承载蜗轮坯沿加工通道行进的承载座,以及控制加工过程的控制器;所述加工通道主要由处于上方的蜗杆铣刀和处于下方导轨组成。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将蜗轮坯放置于承载座上,控制器同时控制两个以上承载座沿导轨行进;通过蜗杆铣刀对两个以上蜗轮坯进行同时加工,能有效的提高蜗轮的加工效率,同时也能有效的降低加工蜗轮对人工的依赖,实现智能化加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智能加工系统。
背景技术
蜗轮蜗杆结构常用来传递两交错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蜗轮与蜗杆在其中间平面内相当于齿轮与齿条,蜗杆又与螺杆形状相似。在生活中蜗轮蜗杆结构被大量的使用,蜗轮加工通常是通过蜗杆铣刀切削加工蜗轮,一次仅加工一个蜗轮;在现有技术上中,蜗轮制造损耗时间且长效率低下;同时,由于人口老年化日益严重,用工成本不断上涨。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高效率的金属智能加工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金属智能加工系统,包括加工蜗轮坯的加工通道,两个以上承载蜗轮坯沿加工通道行进的承载座,以及控制加工过程的控制器;所述加工通道主要由处于上方的蜗杆铣刀和处于下方导轨组成。
所述加工通道包括首尾相连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高度大于第二通道的高度;所述第二通道的高度大于第三通道的高度;所述第三通道的高度大于第四通道的高度。
所述第一通道与第三通道相平行;所述第二通道与第四通道相平行;所述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相垂直。
所述第一通道包括处于下方的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包括与承载座配合的第一轨道。
所述第一导轨还包括与第一轨道相平行且与承载座相匹配的第一齿条。
所述第一通道还包括处于上方的第一蜗杆铣刀,两个设置于第一蜗杆铣刀两端且承载第一蜗杆铣刀的第一承载架,和设置于第一承载架上驱动第一蜗杆铣刀铣削蜗轮坯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承载架与第一蜗杆铣刀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通道还包括支撑第一蜗杆铣刀的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处于两第一承载架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架与第一蜗杆铣刀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第一蜗杆铣刀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
所述第一蜗杆铣刀的长度大于和/或等于蜗轮坯的外圆周长。
所述第一蜗杆铣刀的长度为蜗轮坯的外圆周长的整数倍。
所述第一通道具有供承载座进入第一通道的第一进入端,和供承载座离开第一通道的第一出口端;第一通道自第一进入端朝第一出口端逐渐变窄。
所述第一蜗杆铣刀的转轴自第一进入端朝第一出口端逐渐朝第一导轨方向倾斜。
所述第一蜗杆铣刀的外径自第一进入端处朝第一出口端逐渐变大。
所述第二通道包括处于下方的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包括与承载座配合的第二轨道。
所述第二导轨还包括与第二轨道相平行且与承载座相匹配的第二齿条。
所述第二通道还包括处于上方的第二蜗杆铣刀,两个设置于第二蜗杆铣刀两端且承载第二蜗杆铣刀的第二承载架,和设置于第二承载架上驱动第二蜗杆铣刀铣削蜗轮坯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承载架与第二蜗杆铣刀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通道还包括支撑第二蜗杆铣刀的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处于两第二承载架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架与第二蜗杆铣刀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长泰县武安福利厂,未经福建省长泰县武安福利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01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