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程自养脱氮工艺的性能强化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437727.8 | 申请日: | 2020-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35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 发明(设计)人: | 王博涵;唐思敏;吴懂;畅犇泽;李佳瑞;刘亚雷;许泽昊;赵一淳;李亦舒;方媛媛;叶啸天;阳广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C02F10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96 | 代理人: | 周芸芸 |
| 地址: | 316002 浙江省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程 自养 工艺 性能 强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程自养脱氮工艺的性能强化方法,涉及含氮废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该全程自养脱氮工艺的性能强化方法,采用模拟废水启动全程自养脱氮系统,反应器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添加填料、高效厌氧氨氧化污泥、增加铁离子以及提高进水亚硝氮的方法提高系统运行性能。本发明提供的强化方法能够提高生化整体处理效率,使得废水处理效果得到明显改善,进一步有效提升处理工艺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含氮废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程自养脱氮工艺的性能强化方法。
背景技术
众多污水处理厂常采用传统生物脱氮,即硝化和反硝化生物过程从废水中去除氮素。然而,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在处理高氨氮低C/N废水时常因缺乏碳源而限制了脱氮性能,而额外添加有机物会提高运行成本且易造成二次污染,不利于系统安全经济运行。
新型脱氮技术CANON工艺在同一反应器中实现了短程硝化和厌氧氨氧化(Anammox)。它利用氨氧化菌(AOB)将部分氨氮转化成亚硝酸盐氮,再协同Anammox菌以水中的NH4+-N为电子供体,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直接生成N2,实现绿色脱氮的目的。与传统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相比能够节约63%的曝气能耗,不需要外源有机碳源,且剩余污泥和CO2的排放水平可忽略不计,具有非常光明的应用前景。
然而,短程硝化中氨氧化细菌AOB需要在好氧环境下氧化部分氨氮作为亚硝酸盐,而厌氧氨氧化反应需要在厌氧或缺氧条件下将NH4+-N和NO2--N反应生成氮气。由于CANON反应要在同一反应器中实现短程硝化和厌氧氨氧化,DO含量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一般控制在0.2~1.0mg/L范围内。这势必会导致AOB和厌氧氨氧化菌的活性都受到抑制。而且,厌氧氨氧化菌的倍增时间长达十几天,运行条件极易受到运行条件如温度、pH、基质水平和盐度等的影响。如何提高全程自养脱氮系统的脱氮性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程自养脱氮工艺的性能强化方法,该性能强化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工艺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增强工艺处理性能,进而改善废水处理效果。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废水处理用复合材料,采用HDPE-g-MAH为基料、并添加锗石粉、藜麦粉、荞麦粉混合造粒,后经过甜叶菊苷表面处理后制得;其中,HDPE-g-MAH、锗石粉、藜麦粉、荞麦粉的质量比为1:0.05~0.08:0.07~0.1。添加藜麦粉、荞麦粉制备复合材料,具备营养缓释性能;与锗石粉复配,在制备复合材料的过程中协同作用形成微孔结构,提高载体比表面积,有利于水分的吸收和保持,能够对附着微生物起到直接的屏蔽保护作用,有效加速微生物在载体上的附着及固定,提升生物膜活性;增强营养缓释性能。甜叶菊苷表面处理后,提升复合材料的表面润湿性,增强亲水性能;促进微生物黏附、生长,进而提高复合材料的挂膜量,增强水处理能力。除此之外,制得的复合材料还具有良好的散热性。应用于生化反应器中,提高生化整体处理效率,使得废水处理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增强处理工艺性能。
优选地,经过甜叶菊苷处理后制得复合材料的水接触角<70°。
上述的废水处理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S1:原料烘干,取HDPE-g-MAH、甜叶菊苷、锗石粉、藜麦粉、荞麦粉烘干处理;
S2:将烘干后的HDPE-g-MAH、锗石粉、藜麦粉、荞麦粉按比例添加到密封容器中充分混匀,通过单螺杆挤出机生产条状产品,依次进行真空定性、冷却、水冷却、烘干得到条状样品;
S3:取步骤S2中制得的条状样品、甜叶菊苷在转矩密炼机中进行共混,密炼、冷却至常温即得复合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377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