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电作业专用线夹夹持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37223.6 | 申请日: | 202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09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袁纯东;郎斌;王志刚;李军;李长波;齐心雨;王冲;许兴志;汪宜春;张波;赵悦超;陈禹铮;孙季泽;刘威;苗迪;赵连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沈阳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02 | 分类号: | H02G1/02 |
代理公司: | 沈阳维特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9 | 代理人: | 霍光旭 |
地址: | 110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电作业 专用线 夹持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电作业专用线夹夹持器,包括:托架、前挡片、线夹间距挡板、中间挡片、定位弹簧、后挡片和固定顶针;使用时线夹位于前挡片和中间挡片之间,线夹夹住线夹间距挡板,调整线夹间距挡板和中间档片,转动固定顶针固时线夹固定。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机构灵活、使用轻便的特点,通过设置前挡片、线夹间距挡板、中间挡板固定线夹,中间档版后设有定位弹簧和固定顶针,通过定位弹簧使中间挡板复位,旋转固定顶针推动中间档版进一步使线夹固定在夹持器中,彻底解决带电作业接引存在的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电作业专用线夹夹持器。
背景技术
目前,凡10千伏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接引工作,每相引线需安装两个绝缘并沟线夹,在安装绝缘并沟线夹时,因操作人员绝缘手套厚重、不灵活,必须二人配合完成,一个人固定导线和线夹,另一个人插入引线和紧固螺丝,在操作过程中线夹固定螺丝、垫片非常容易错位或脱落,导致引线不能快速、准确固定,加之绝缘斗臂车绝缘内斗在三相导线之间作业安全距离受限,给带电作业带来困难,不但耗时费力,而且二人同时作业还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电作业专用线夹夹持器。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电作业专用线夹夹持器,包括:托架、前挡片、线夹间距挡板、中间挡片、定位弹簧、后挡片和固定顶针;
其中,托架为长条状,依次贯穿前挡片、线夹间距挡板、中间挡片和后挡片,前挡片、线夹间距挡板、中间挡片和后挡片之间相互平行,中间挡片与后挡片之间的托架上设有定位弹簧,定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中间档片和后挡片上,后挡片中设有圆孔,固定顶针穿过后挡片中的圆孔,固定顶针在所述圆孔中可移动;
使用时线夹位于前挡片和中间挡片之间,线夹夹住线夹间距挡板,调整线夹间距挡板和中间档片,转动固定顶针固时线夹固定。
优选,所述后挡片的圆孔中设有螺纹圈,固定顶针上设有螺纹,固定线夹时,旋转固定顶针通过在后挡片的圆孔。
进一步优选,所述线夹间距挡板在托架中可移动,根据线夹的尺寸大小,调节线夹间距挡板使线夹夹紧。
进一步优选,所述中间挡片在固定顶针侧设有固定槽,当固定顶针向前顶住中间挡片时,固定顶针的前端放置在固定槽中。
进一步优选,所述固定顶针的末端设有旋转把手,通过转动旋转把手使固定顶针旋转顶住后挡片,进一步固定线夹。
进一步优选,所述托架为长条圆柱状,在前挡片和后挡片中间设有两条托架。
相对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机构灵活、使用轻便的特点,通过设置前挡片、线夹间距挡板、中间挡板固定线夹,中间档版后设有定位弹簧和固定顶针,通过定位弹簧使中间挡板复位,旋转固定顶针推动中间档版进一步使线夹固定在夹持器中,彻底解决带电作业接引存在的安全隐患,在实际带电作业中使用效果很好,符合省时、省力、安全、经济特性,针对配电不停电作业项目中,带电作业专用线夹夹持器大幅度减少停电用户数量,有效的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大幅提升了企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一种带电作业专用线夹夹持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带电作业专用线夹夹持器,包括:托架1、前挡片2、线夹间距挡板3、中间挡片4、定位弹簧5、后挡片6和固定顶针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沈阳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沈阳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372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