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防眩光、减反射以及防指纹的薄膜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436676.7 | 申请日: | 2020-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4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 发明(设计)人: | 李廷钢;李立昌;马培婷;许鑫;张杰;占俊;智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胜利精密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J7/29 | 分类号: | C09J7/29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 地址: | 231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眩光 反射 以及 指纹 薄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防眩光、减反射以及防指纹的薄膜,包括:薄膜基层、胶黏层、离型膜、防眩光层、减反射层、防指纹层;薄膜基层的一侧由内向外依次设置胶黏层和离型膜;另一侧由内向外依次设置防眩光层、减反射层和防指纹层;防眩光层通过固化树脂结合UV转印制备在薄膜基层上;减反射层由第一预定层数的高折射率膜层和第二预定层数的低折射率膜层依次交替层叠在防眩光层上;防指纹层涂布在减反射层上。通过UV转印方式形成的防眩光层较稳定,高折射率膜层和低折射率膜层交替层叠得到的减反射层的减反射效果佳,防指纹效果好,高硬度耐磨性好,通过贴合工艺与基材贴合,可以增强玻璃的防爆性,环保、低成本且生产良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学薄膜领域,涉及一种具有防眩光、减反射以及防指纹的薄膜。
背景技术
随着可穿戴电子产品、笔电产品及车载电子显示屏的普及,显示屏的防眩光、减反射以及防污性越来越影响屏幕可视效果及实用性,具有防眩光、减反射以及防指纹的产品越来越受消费者喜欢。目前大多数是通过直接在玻璃表面进行加工处理以实现产品的功能性,但玻璃自身防爆性差且生产良率低,导致生产成本高,实际产品不能满足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防眩光、减反射以及防指纹的薄膜,通过贴合工艺与玻璃或复合板等基材贴合,可以增强玻璃的防爆性,具备环保、低成本且生产良率高的优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防眩光、减反射以及防指纹的薄膜,包括:薄膜基层、胶黏层、离型膜、防眩光层、减反射层、防指纹层;
所述薄膜基层的一侧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所述胶黏层和所述离型膜;所述薄膜基层的另一侧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所述防眩光层、所述减反射层和所述防指纹层;
所述防眩光层通过固化树脂结合UV转印制备在所述薄膜基层上;
所述减反射层由第一预定层数的高折射率膜层和第二预定层数的低折射率膜层依次交替层叠在所述防眩光层上;
所述防指纹层涂布在所述减反射层上。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高折射率膜层的折射率为1.9~3.0,所述低折射率膜层的折射率为1.2~1.8。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低折射率膜层为SiO2膜层;所述高折射率膜层为Nb2O5膜层或者TiO2膜层或者Si3N4膜层中的一种。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预定层数为2,所述第二预定层数为3,所述减反射层由内向外依次叠置第一低折射率膜层、第一高折射率膜层、第二低折射率膜层、第二高折射率膜层、第三低折射率膜层。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低折射率膜层的厚度为85~100nm,所述第一高折射率膜层的厚度为100~120nm,所述第二低折射率膜层的厚度为35~50nm,所述第二高折射率膜层的厚度为8~16nm,所述第三低折射率膜层的厚度为35~55nm。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减反射层的反射率小于0.7%。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防眩光层的雾度为0.3~15。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防指纹层的水滴角大于110°。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薄膜基层至少包括PET、TAC、SRF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优点是:
通过高强度的固化树脂结合转印方式直接在薄膜基层表面形成防眩光结构,并在表面进行减反射镀膜或涂布,最后通过涂布在表面形成防指纹耐刮伤层,通过UV转印方式形成的防眩光层较稳定,高折射率膜层和低折射率膜层交替层叠得到的减反射层的减反射效果佳,防指纹效果好,高硬度耐磨性好,可以通过贴合工艺与玻璃或复合板等基材贴合,可以增强玻璃的防爆性,环保、低成本且生产良率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胜利精密制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胜利精密制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366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