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钒钛钢筋的轧钢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34674.4 | 申请日: | 202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20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彭方明;徐瑜;罗新生;谢丹;林世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16 | 分类号: | B21B1/16;B21B15/00;B21B37/74;B21B45/00;B21B3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集智汇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7 | 代理人: | 李华;温黎娟 |
地址: | 614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筋 轧钢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钒钛钢筋的轧钢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钢坯入炉:将经过连铸、切割之后的钢坯运至加热炉内,所述连铸浇铸温度为1400‑1500℃,连铸的拉速为1.5‑2.0m/min;(2)加热:将步骤(1)所述钢坯在加热炉中进行加热,所述加热包括预加热和加热段,所述预加热为缓慢加热,加热温度为600‑700℃,加热时间为60‑90分钟,所述加热段为快速加热,加热温度为950‑1000℃,加热时间为30‑60分钟。(3)钢坯出钢:将所述步骤(2)加热后的钢坯通过出钢机进行出钢;(4)轧制:将所述步骤(3)出钢后的钢坯进行轧制,所述轧制包括粗轧、切头、中轧、预精轧、精轧、切尾。本发明得到的钢筋性能稳定,组织均匀,可显著提高钢筋的强度和塑韧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工艺流程,具体为一种钒钛钢筋的轧钢工艺。
背景技术
轧钢,就是指金属通过旋转的轧辊间受到压缩而产生塑性变形的压力加工过程。轧钢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得到所需形状的钢材,另一方面是为了改善钢的内部质量,提高钢的力学性能。
轧钢生产工艺流程(rolling production process now)为钢锐或钢坯轧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钢材所需的一系列工序的组合和顺序。轧制产品不同,生产工艺流程也不一样。轧钢生产工艺流程的制定是轧钢车间设计的重要项目之一。目前,轧钢生产工艺流程可归纳为3种基本图式,即碳素钢(低合金钢)热轧生产工艺流程图式、合金钢热轧生产工艺流程图式和冷加工生产工艺流程图式。在碳素钢生产工艺流程图式中,若生产同一种钢材,可能采用不同为工艺流程,但它们能得到的技术经济效果是不同的。因此,在制订产品工艺流程时,要正确选择所需的工序、工序排列的顺序、每个工序的具体内容及其参数,这样才能达到高产、优质、低耗的目的。
对于钒钛钢筋的轧制过程,由于其变形条件和板带差别很大,板带的轧制过程所受的剪切应力非常大,而对于钢筋所受的是多向应力,局部受力相对较小,而现有的钒钛钢筋轧钢工艺流程不够具有针对性,得到的产品经济效益低,且还存在流程复杂、设配和基础设置投资高、能耗高、产量低的缺点,不能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在节约资源和现有生产条件下,提供一种钒钛钢筋的轧钢工艺,能显著提高钢筋性能,提高强度等级和使用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钒钛钢筋的轧钢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钢坯入炉:将经过连铸、切割之后的钢坯运至加热炉内,所述连铸浇铸温度为1400-1500℃,连铸的拉速为1.5-2.0m/min;
(2)加热:将步骤(1)所述钢坯在加热炉中进行加热,所述加热包括预加热和加热段,所述预加热为缓慢加热,加热温度为600-700℃,加热时间为60-90分钟,所述加热段为快速加热,加热温度为950-1000℃,加热时间为30-60分钟。
(3)钢坯出钢:将所述步骤(2)加热后的钢坯通过出钢机进行出钢;
(4)轧制:将所述步骤(3)出钢后的钢坯进行轧制,所述轧制包括粗轧、切头、中轧、预精轧、精轧、切尾;
(5)精整:将步骤(4)轧制后的钢坯进行倍尺飞剪、冷却、检验。
优选的,所述步骤(1)的连铸浇铸温度为1450℃。
优选的,所述步骤(1)的连铸的拉速为1.8m/min;
优选的,所述步骤(4)粗轧前的开轧温度为900-1000℃。
优选的,所述步骤(4)粗轧终轧温度为950-1000℃。
优选的,所述步骤(4)的切头采用的设备为剪切机,剪切力为150-160吨,所述切尾采用的设备为闸剪,剪切力为150-160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346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