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绳带冲击试验仪及其测试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434356.8 | 申请日: | 2020-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4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 发明(设计)人: | 刘瑞强;姜润喜;邱延平;朱林;李钦坤;刘鹏;柴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鲁普耐特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7/08 | 分类号: | G01M7/08;G01N3/34;G01N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宏来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41 | 代理人: | 左海明 |
| 地址: | 271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绳带 冲击 试验 及其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绳带冲击试验仪,包括基座,基座上垂直连接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第一立柱和第三立柱、第二立柱和第四立柱之间设有多个第一连接梁,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顶端通过第二连接梁连接,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的顶端通过第三连接梁连接;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内侧设有对称的第一导轨,第一导轨上滑动连接配重滑块,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架,第一固定架上方设有固定连接在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的第二固定架,配重滑块下方设有第一缓冲垫;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的上部固定连接第三固定架,第三固定架下方设有设置在基座上的第二缓冲垫;位于中部位置的第一连接梁上固定连接操作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绳带冲击试验仪及其测试方法,属于绳带性能参数测试领域。
背景技术
据高空坠落事故统计分析,5m以上的高空坠落事故约占20%,5m以下的占80%左右,前者大多数是致死的事故,因而,对高处作业者进行坠落防护使其在不慎发生高空坠落时有效避免坠落对人体带来的巨大伤害是十分必要的。
动力绳、静力绳、安全带性能指标包括发生坠落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坠落次数等性能指标,在发生坠落过程中冲击力越小,则该系统的安全性能越好,目前国内对于动力绳、静力绳、安全带的动态性能测试仪虽然有了初步的研究和构建,但均为单一的性能测试仪。
针对于此,目前缺少一种操作简单、方便且集动力绳、静力绳、安全带动态冲击性能测试为一体的绳带冲击试验仪。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绳带冲击试验仪及其测试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绳带冲击试验仪,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垂直连接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三立柱、第二立柱和第四立柱之间设有多个第一连接梁,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顶端通过第二连接梁连接,所述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的顶端通过第三连接梁连接;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内侧设有对称的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上滑动连接配重滑块,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固定连接用以固定第一冲击传感器的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上方设有固定连接在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的用以安装第二冲击传感器的第二固定架,所述配重滑块下方设有第一缓冲垫;所述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的上部固定连接用以安装第三冲击传感器的第三固定架,所述第三固定架上设有控制柜,所述第三固定架下方设有设置在基座上的第二缓冲垫;位于中部位置的第一连接梁上固定连接操作平台。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梁的底部固定连接卷扬机,所述卷扬机的绳索与第一电磁铁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铁与第一铁块吸合,所述第一铁块与连接绳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梁和第三连接梁的中部固定连接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上安装电动葫芦,所述电动葫芦的挂钩连接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二电磁铁与第二铁块吸合,所述第二铁块与连接绳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所在的平面与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所在的平面平行,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第二立柱和第四立柱之间的第一连接梁外侧设有第一爬梯,所述第一爬梯靠近第四立柱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三立柱顶端的第一连接梁底部固定连接第二爬梯,所述第二爬梯的底端与操作平台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的直径均为(60±5)mm,长度均为(8000±5)mm。
一种绳带冲击试验仪的测试方法,所述绳带包括动力绳、静力绳和安全带,所述动力绳冲击试验的测试方法为:
1)取未测试过的动力绳样本,长度至少4000mm,动力绳样本放置于温度为(20±5)℃、湿度为(65±2)%RH、标准大气条件下72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鲁普耐特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鲁普耐特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343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