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橡胶轨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33805.7 | 申请日: | 202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34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曾志平;肖燕财;唐启辉;朱志辉;黄旭东;王迪;黄相东;张顺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B3/44 | 分类号: | E01B3/44;G01D21/02 |
代理公司: | 济南领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6 | 代理人: | 崔苗苗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橡胶 轨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橡胶轨枕,包括橡胶轨枕本体和置于其内部的针入式温度采集机构、压力测定机构和防倒转机构,橡胶轨枕本体包括自下至上顺次固定的轨枕、钢板、橡胶安装板和橡胶板,针入式温度采集机构固定在橡胶安装板中央预设的安装槽内,压力测定机构固定在针入式温度采集机构下侧,防倒转机构固定在压力测定机构外的左右两侧。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在橡胶轨枕内固定温度探测装置和压力感应装置,并利用防倒转机构有效避免了因列车碾压造成的各层之间的相对滑动,保障了装置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将温度和压力信息实时传到操作人员处,便于操作人员统计装置处的温度和压力信息,具有极强的实际使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橡胶轨枕。
背景技术
随着轨道交通技术的迅速发展,对轨枕减振降噪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混凝土轨枕已难以满足高等级减振降噪的要求,因此橡胶轨枕由此诞生,并且橡胶轨枕可以通过采用废物回收的方式进行生产,最大限度实现相关废物的再利用,因此具有很高的环保价值。
由于橡胶轨枕相对混凝土而言,其刚度较小,同时更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因此相关监测工作十分必要,但是目前常用的检测方式是对已经铺设好的轨枕进行打孔并埋入传感器,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而且有可能因为打孔对轨枕整体结构造成破坏,同时对埋入的传感器保护效果不佳,需要后期维护,不仅效率低下,同时容易对列车的运营安全造成影响。中国专利CN 206862531 U《智能轨枕》公开了一种内部装有压力计的轨枕装置,但其仅能提供轨枕处受力情况,而且在轨枕经长时间使用,压力计所处的安装槽存在因受力而塌陷损坏的可能,从而给轨道交通留下安全隐患。
因此急需一种轨枕自身具有感知所铺设地区温度及轨枕受理变化的装置,通过铺设在橡胶轨枕路段的特定区域,从而实时反映该区段轨枕的温度和受力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橡胶轨枕,通过轨枕内部固定的温度和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轨枕的温度和受力情况,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具有极强的实际使用价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智能橡胶轨枕,包括橡胶轨枕本体和置于其内部的针入式温度采集机构、压力测定机构和防倒转机构,所述橡胶轨枕本体包括自下至上顺次固定的轨枕、钢板、橡胶安装板和橡胶板,所述针入式温度采集机构固定在橡胶安装板中央预设的安装槽内,压力测定机构固定在针入式温度采集机构下侧,防倒转机构固定在压力测定机构外的左右两侧。
所述橡胶板顶面处设有两个第一紧固螺栓,两个第一紧固螺栓分别固定在橡胶板的左右两端、并依次穿过橡胶板、橡胶安装板最终插入钢板中,将橡胶板、橡胶安装板和钢板进一步固定。
所述针入式温度采集机构包括机构外壳、采集孔、温度采集器和橡胶轨枕横版,机构外壳为下端敞口的空心长方体,机构外壳固定在橡胶安装板中央预设的安装槽内且机构外壳的顶面紧贴橡胶板的底面,橡胶轨枕横版固定在机构外壳的下方并将机构外壳的底面完全封闭,采集孔为圆柱形通孔、并依次穿过机构外壳和橡胶安装板,温度采集器固定在机构外壳内且固定在橡胶轨枕横版上侧,温度采集器的针入式探针插入并固定在采集孔中,温度采集器的针入式探针直接与橡胶轨枕本体处的外界空气接触,保证测得的温度信息准确无误。
所述压力测定机构包括轨枕缓冲板和压力传感器,轨枕缓冲板分为上下两层长方体平板、其夹层内固定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布满轨枕缓冲板的夹层。
所述针入式温度采集机构内设有无线信号发射器,无线信号发射器固定在机构外壳内侧顶面的一端,且与温度采集器和压力传感器连接,并将接收到的信号传递至监控室内的计算机处,便于操作人员实时检测橡胶轨枕装置处的温度和压力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338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