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快黄精种子萌发的种子处理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1429989.X 申请日: 2020-12-09
公开(公告)号: CN112335371B 公开(公告)日: 2022-07-19
发明(设计)人: 腊贵晓;杨铁钢;葛晓瑾;郭红霞;代丹丹;李延军;理向阳;李彦鹏 申请(专利权)人: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C1/00 分类号: A01C1/00
代理公司: 郑州三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5 代理人: 范向南
地址: 450000 河*** 国省代码: 河南;4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加快 黄精 种子 萌发 处理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加快黄精种子萌发的种子处理方法,包括种子拣选、低温强磁场催芽、变温催芽、常温激素强磁场催芽及播种步骤,对常温存储的黄精种子依次经过低温强磁场催芽、变温催芽、最后再经过常温激素强磁场催芽,之后再进行育苗或种植,经过本发明处理过的黄精种子,在播种50天后,其发芽率能够达到90%以上,在播种60天后,其发芽率能够达到93%左右,本发明能够有效的使常温存储的休眠时间大大降低,发芽率大大提高,能显著缩短黄精的生长周期,减少黄精种植时的种子用量,降低黄精的种植成本,适合大面积黄精种植田的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黄精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黄精种子种植繁育黄精时,能够快速打破黄精种子休眠加快黄精种子萌发的种子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黄精(Polygonatirhizoma)是天门冬科黄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据《中国植物志》记载,黄精属全世界约有60种,广泛分布于北温带,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至日本一带,我国有39种,其中,被《中国药典2020 版》收录的、块茎可以入药的黄精有滇黄精(Polugonatumkingianum Coll.et Hemsl)、黄精(Polygonatumwibiricum Red.)和多花黄精(Polygonatumcyrtonema Hua)三种。

黄精在我国药用的历史比较久,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其药用价值非常高,《神农本草经》认为,黄精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不饥,现代医学分析发现黄精主要含多糖、皂苷、黄酮生物碱类、木质素类、挥发油类、氨基酸、微量元素和金属元素等物质。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精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衰老、抑制老年痴呆、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等功效。另外,黄精还是我国传统经典的药食两用植物,其在保健品、化妆品、药膳等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开发潜力。在2020年国家黄精产业联盟成立仪式上,与会专家指出,黄精有千亿级的产业发展规模。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黄精因其药用价值及食用价值,导致黄精的需求量连年增加,但是,黄精属于多年生植物,其生长周期大概2~3年,野生黄精被人们毁灭性的采挖,已经导致野生黄精资源日益枯竭,因此,黄精的人工栽培成为必然趋势。

目前,黄精的繁育主要有块茎繁育和种子繁育两种。块茎繁育因用种量大、易感染、成本高、品种特性易退化等缺陷,无法大面积推广;种子繁育因种子成本低、繁殖系数大等优势备受关注。但是,黄精种子具有休眠特性,自然条件下萌发率非常低,而且出苗期长且不整齐,多数种子需要经过2个冬季休眠后,才能长出真叶。因此,找到快速打破黄精种子休眠的办法,这对于快速出苗、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针对打破黄精种子休眠,已经有温水浸泡、层积处理、激素及化学物质处理等方法,但是,无论哪种处理方法,黄精种子在收获后必须经过100天以上的沙藏低温催芽过程,只有经过沙藏处理在经过打破休眠处理的黄精种子,在播种后60天左右的发芽率才能达到85%,没有经过沙藏低温催芽过程的黄精种子,经过80天左右的萌发时间发芽率仅为30~40%。但是,黄精种子的沙藏低温催芽,工序繁琐、占地面积大、周期长、对温湿度的要求高,因此,由于黄精种子的休眠特性及发芽率低的问题,虽然种子繁育的种子成本相对块茎成本低,但是,黄精种子繁育仍然不被黄精种植户或种植企业接受,如果能找到快速打破种子休眠的办法,比较适合大规模的黄精育苗或者种植。因此,解决黄精种子的休眠问题成为黄精种植中的关键瓶颈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综上所述,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问题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快黄精种子萌发的种子处理方法,它是对常温存储的黄精种子依次经过低温强磁场催芽、变温催芽、最后再经过激素强磁场催芽,之后再育苗或种植,经过本发明处理过的黄精种子,休眠时间大大降低,发芽率大大提高,能显著缩短黄精的生长周期,减少黄精种植时的种子用量,降低黄精的种植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加快黄精种子萌发的种子处理方法,其中: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未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299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