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湿法冶金中间产品物质组成检测流程的建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429524.4 | 申请日: | 2020-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16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2 |
| 发明(设计)人: | 豆银丽;赵毕文;王春燕;张媛庆;李琛;陆斌刚;苏晓晖;金小容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1N33/202 |
| 代理公司: | 兰州智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2201 | 代理人: | 张英荷 |
| 地址: | 7371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湿法 冶金 中间 产品 物质 组成 检测 流程 建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湿法冶金中间产品物质组成检测流程的建立方法。本发明将化学物相分析中的分相分溶方法用于湿法冶金中间产品的物质组成检测中,解决了湿法冶金中间物质组成检测中存在表面含有酸及可溶性成分,导致在制样过程中产生化学反应,使得样品的半定量结果存在偏差的问题,通过对制样方法的改进,获得适合MLA分析的样品,利用MLA自动检测软件,完成样品的图像及能谱检测统计,用能谱对矿物进行命名收集标准数据库。通过数据统计完成矿物的分类及定量分析,从而达到对样品的全面分析,为生产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物质组成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湿法冶金中间产品物质组成检测流程的建立方法。
背景技术
湿法冶金工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二次资源回收利用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工艺过程复杂,中间产物较多,而且产量也逐年增加,对中间产物的控制直接影响其工艺效率和指标,因此,每一段或每一个湿法工艺的确立和改进,都需要对其中间以及最终产物进行物质(化合物)组成的检测和分析。由于中间产物是湿法冶金过程中产生的,其表面可能含有酸和可溶性盐类,而且这种中间产物粒度细小,中间夹杂和包裹一定量的酸和盐类,传统检测流程是直接将样品烘干、碾细、冷镶制成SEM光片,进行扫描电镜分析。如果按照传统的检测分析流程,一方面样品表面的酸会和固化剂发生反应,导致制样困难;另一方面在样品抛磨时表面的可溶性盐类会溶解损失,导致样品中有价元素含量测定有一定的偏差,而且在样品检测分析过程中,夹杂的盐类会给能谱数据收集带来一定的困难。
为了得到准确的湿法冶金中间产品的物质组成及半定量结果,需要对现有的分析方法流程进行改进,为生产现场提供技术支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传统检测分析流程的不足,提供一种湿法冶金中间产品物质组成检测流程的建立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适于推广,该方法采用化学物相中的分相分溶原理,首先选用溶剂将湿法冶金中间产品表面的可溶性物质分离,不溶性物质进行物质组成检测,得到对样品的准确分析结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湿法冶金中间产品物质组成检测流程的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湿法冶金中间产品低温烘干,碾压;湿法冶金中间产品为湿法冶金过程中产生的浸出渣(酸浸渣、碱浸渣)、阳极泥(电解产生)、烟灰、脱硫渣。
(2)将碾压后的湿法冶金中间产品与溶剂混合,在室温下振荡30min,过滤,纯水洗涤至流出液为中性;其中所用溶剂为纯水。
(3)将洗涤后的溶液定容,用原子吸收测定其中的金属含量,分析可溶性物质的成分及含量;
(4)洗涤后的残渣在于150℃下低温下烘干,称重,计算失重率;失重率/%=(可溶性物质质量/洗涤前物质的质量) ×100。
(5)将烘干后的残渣碾细(碾细至没有团聚颗粒)、混匀,缩分,加入碳粉分散,以环氧树脂胶结成块,制备SEM光片,磨削抛光,在光片表面溅射薄层碳使其表面导电,得到分析样品,利用MLA软件系统对分析样品进行扫描电镜分析。其中,缩分是采用四分法取样3~5g;碳粉分散是将残渣与碳粉按V残渣∶V碳粉=2~3:1的体积比搅拌混匀;环氧树脂胶结是采用环氧树脂和固化剂(固化剂为2-甲基-1,5-戊二胺(2-Methyl-1,5-penta-methylendiamine)和二乙氨基丙胺(diethylamino-propylamine)的混合物)按V环氧树脂∶V固化剂=6.5~7∶1的体积比配比,并将其与碳粉分散后的残渣混合均匀,制备SEM光片是在25℃下冷镶制成30mm直径的SEM光片;磨削抛光是依次用320目、1500目、2000目的砂纸分别加入水、9μm、3μm磨料进行打磨,用抛光盘加入1μm磨料进行抛光,目的是使矿物表面平整,便于利用MLA系统进行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295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微创手术的多功能可视伸缩电极
- 下一篇:一种液位计套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