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层膜结构的海洋探测器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27912.9 | 申请日: | 202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35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学宇;盖志刚;郭凤祥;王宜豹;柴旭;陈志刚;张丽丽;王韶琰;姜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7/30 | 分类号: | G01N27/30;C23C16/27;C23C16/26;C23C16/50 |
代理公司: | 青岛华慧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7 | 代理人: | 刘娜 |
地址: | 266200 山东省青岛市鳌山卫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层 膜结构 海洋 探测器 电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多层膜结构的海洋探测器电极,其特征在于,该电极由下到上依次包括电极衬底、第一层硼掺杂金刚石膜、石墨烯层和第二层硼掺杂金刚石膜,所述石墨烯层为片层结构,且不超过3层,所述第一层硼掺杂金刚石膜的厚度为3μm,所述石墨烯层的厚度小于2nm,所述第二层硼掺杂金刚石膜的厚度为3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膜结构的海洋探测器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衬底材料为铌。
3.一种多层膜结构的海洋探测器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过程:
(1)电极衬底表面预处理:顺序采用物理抛光、后化学清洗的方法,对电极衬底表面进行清理;
(2)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在电极衬底表面沉积第一层硼掺杂金刚石膜;
(3)在第一层硼掺杂金刚石膜表面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技术/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金属诱导转变方法制备石墨烯层;
(4)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在石墨烯层上再沉积第二层硼掺杂金刚石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层膜结构的海洋探测器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物理抛光包括砂纸和抛光布抛光,化学清洗包括丙酮和酒精各超声清洗10分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层膜结构的海洋探测器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和步骤(4)中,使用甲烷、氢气、三甲基硼烷,热丝15根,电流250A,沉积气压3 Kpa,沉积第一层硼掺杂金刚石膜和第二层硼掺杂金刚石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层膜结构的海洋探测器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的具体方法如下:在第一层硼掺杂金刚石膜表面采用PVD方法先沉积一层500nm厚的铜膜,之后在真空管式炉中在900 ℃下保温70分钟,然后使用CuSO4和HCl混合溶液腐蚀掉剩余的铜,露出石墨烯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未经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2791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