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级堰式收油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27252.4 | 申请日: | 202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09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巧敏;张卫民;王欢;向元京;卢专;王帅;黄俊荣;李明明;陈超;王文博;余纪龙;田同祥;李浩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巧敏;中华人民共和国东莞海事局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E02B15/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江海浪 |
地址: | 5107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级堰式收 油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级堰式收油机,包括:浮力机构;集油容器,所述集油容器设置于所述浮力机构上;一级收油设备,所述一级收油设备设置于所述集油容器内并用于对水面上的溢油进行一级分离回收;以及二级收油设备,所述二级收油设备设置于所述集油容器内并用于对进入所述集油容器内的溢油进行二级分离回收。本方案中一级收油设备、集油容器和二级收油设备能够协同作业实现对溢油的先后两级分离回收,使回收到的溢油浓度更高,提升了油回收效率,并且上述双级堰式收油机的结构组成简单,相较于传统的堰式收油机的重量得到较大幅度下降,在整机重量减轻的条件下,显著拓宽了双级堰式收油机适用于内陆江、河、涌、溪、湖、库、塘等遮蔽水体的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溢油应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级堰式收油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学事业的增进,人类对各种油类的需要与开发也越来越多。在各种油类的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溢油现象时有发生,例如在使用运油船运输油类产品或者海上钻采石油时,容易发生溢油问题,溢油进入水体并漂浮于水面,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还会给生态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
目前,水上溢油应急设备的种类主要包括应急卸载设备、溢油围控设备、机械回收设备、污油储运设备、溢油分散设备、溢油吸附设备等六大类。其中,机械回收设备即指代收油机,收油机的类型分为转盘筒式收油机、绳式收油机、带式收油机、堰式收油机、抽吸式收油机、动态斜面式收油机、真空式收油机、旋涡式收油机及收油网。收油机由于基本都是采用柴油机和液压动力站提供动力来源,因此整体重量很大,就连最小型的堰式收油机,所以都只能局限性地安装在溢油回收船上使用,才能在水平进行溢油回收作业。但是溢油回收船的体积通常较大,只能到达海域和主要航道才能辅助收油机回收溢油。而更广阔的内陆江、河、涌、溪、湖、库、塘等遮蔽水体的溢油应急都几乎无法使用溢油回收船和收油机进行作业,只能靠人工使用吸油毡、堰式撇油器等轻便型的溢油吸附设备进行工作,但这些设备只能够对油层较薄溢油水域进行工作,油回收效率低,需要多次频繁操作,造成工作人员劳动强度,作业周期长,经济性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双级堰式收油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溢油回收效率低,重量大,适用场地存在局限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双级堰式收油机,所述双级堰式收油机包括:
浮力机构;
集油容器,所述集油容器设置于所述浮力机构上;
一级收油设备,所述一级收油设备设置于所述集油容器内并用于对水面上的溢油进行一级分离回收;以及
二级收油设备,所述二级收油设备设置于所述集油容器内并用于对进入所述集油容器内的溢油进行二级分离回收。
上述方案的双级堰式收油机应用于溢油应急抢险的场合中,用于将水面上漂浮的溢油实现快速回收储存,避免溢油对生态环境和水体造成污染。具体而言,本方案的双级堰式收油机使用时可安装在人工小艇、车辆或者直接人工手提使用,适用场地除了大型的宽阔海域和主要航道之外,还适用于内陆江、河、涌、溪、湖、库、塘等遮蔽水体中,首先将双级堰式收油机放入水中,借助浮力机构提供浮力,使得整台双级堰式收油机可以安全可靠的漂浮于水面上,之后启动设备,一级收油设备首先开始工作,将位于水面上的溢油(油水混合物)回收至集油容器内,进入集油容器内的溢油已经是油浓度较高的油水混合物,并且由于油水的比重不同,油层通常漂浮于水层以上,因而处于集油容器内溢油会进行二级分离,此时二级收油设备启动将集油容器内水面上的更高浓度的溢油回收。至此,本方案中一级收油设备、集油容器和二级收油设备能够协同作业实现对溢油的先后两级分离回收,使回收到的溢油浓度更高,提升了油回收效率,并且上述双级堰式收油机的结构组成简单,相较于传统的堰式收油机的重量得到较大幅度下降,在整机重量减轻的条件下,显著拓宽了双级堰式收油机适用于内陆江、河、涌、溪、湖、库、塘等遮蔽水体的能力。
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巧敏;中华人民共和国东莞海事局,未经张巧敏;中华人民共和国东莞海事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272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卸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桥面裂缝修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