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整车电平衡的评价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426365.2 | 申请日: | 2020-1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77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 发明(设计)人: | 吕敬恩;薛伶俐;王殿学;姚强;宋誓利;杨柳;张海红;祖万里;陈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R31/40;G01R19/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关向兰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整车 平衡 评价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整车电平衡的评价方法,整车电平衡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车辆中基础部件的基础电流以及每个用电部件的工作电流,并根据基础电流以及各个工作电流确定车辆的用电电流,其中,车辆行驶时,基础部件处于运行状态;获取车辆整车电平衡测试过程中的测试温度,并确定车辆的发电机在预设工况下测试温度对应的极限发电电流,其中,预设工况为发电机的温度以及发电量达到平衡状态;根据极限发电电流以及用电电流确定发电机的极限发电电流裕度,并根据极限发电电流裕度确定车辆的整车电平衡的评价结果。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整车电平衡的评价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基于发电机的极限发电电流实现对整车电平衡的优劣评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电平衡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整车电平衡的评价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和电子工业的发展,汽车电子作为汽车新技术的支撑和载体,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汽车中。电子产品越多,则汽车中配置的应用越多,这对于整车电源电平衡性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车辆的配置进行整车电平衡试验,以确认车辆的电源系统是否满足整车用电器需求,确保车辆不存在长时间亏电。
示例性技术中,对整车电平衡的测试方法包括仿真计算法和不同配置的实车测试法。
仿真计算方法:首先统计整车各用电器的功率、工作电流I,作为基础的数据;根据汽车用电器的性质,可将汽车用电器分为长期使用(如ECU,汽油泵)、有条件长期使用(如电子风扇)的用电器、为安全行驶必备的短期使用(如各种转向灯、雨刮)的用电器、为改善乘车舒适性而随机使用(如电动门窗、座椅通风)的用电器;再按照用电器随季节与环境变化为依据,以长期的道路行驶统计各用电器的季节使用系数μ,且计算季节使用的加权电流I季节加权=∑Ii×μi;式中,Ii―第i个用电器所对应的工作电流,μi―第i个用电器所对应的使用频率系数;最后再对照已有发电机的参数,若是发电机的最大输出电流大于I季节加权,该车电平衡合格。
实车测试方法:根据提供已经明确配置的实车以启动车辆,并按照一定条件将用电器开启,且采集蓄电池的端电压和蓄电池充电电流;若在一定时间内,蓄电池的端电压不低于蓄电池的启动电流且蓄电池的充电电量满足车辆的启动性能,则车辆电平衡合格。
上述测试方法对车辆的电平衡的优劣没有进行评价,仅是简单的是否平衡,没有真正的从车辆的性能开发角度进行评价。也即整车电平衡的测试不够完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车电平衡的评价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整车电平衡的测试不够完善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整车电平衡的评价方法,所述整车电平衡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车辆中基础部件的基础电流以及每个用电部件的工作电流,并根据所述基础电流以及各个所述工作电流确定所述车辆的用电电流,其中,所述车辆行驶时,所述基础部件处于运行状态;
获取所述车辆整车电平衡测试过程中的测试温度,并确定所述车辆的发电机在预设工况下所述测试温度对应的极限发电电流,其中,所述预设工况为所述发电机的温度以及发电量达到平衡状态;
根据所述极限发电电流以及所述用电电流确定所述发电机的极限发电电流裕度,并根据所述极限发电电流裕度确定所述车辆的整车电平衡的评价结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极限发电电流以及所述用电电流确定所述发电机的极限发电电流裕度的步骤包括:
确定所述极限发电电流与所述用电电流的差值;
确定所述差值与所述用电电流的比值,并将所述比值作为所述发电机的极限发电电流裕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263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