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页岩储层改造的压裂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423490.8 | 申请日: | 2020-1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37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 发明(设计)人: | 蔡承政;陶志祥;高峰;刘江峰;翟成;罗宁;封胤镕;任科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E21B43/26 | 分类号: | E21B43/26;E21B34/02;E21B3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淮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5 | 代理人: | 刘振祥 |
| 地址: | 221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页岩 改造 方法 | ||
1.一种用于页岩储层改造的压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准备工作;
确定页岩储层(1)的压裂层段和压裂位置;通过压裂管柱(2)将压裂工具(3)下放到井筒中的预定位置,安装压裂井口、连接地面设备;
步骤二:低温氮气循环降温;
使用高压低温氮气(13)对压裂管柱(2)和井筒进行循环处理,以降低井筒及井底温度,同时驱除压裂管柱(2)和井筒内的残余流体;该过程的前期,通过高压低温氮气(13)与高温储层的接触,在储层表面产生巨大的热冲击作用,形成热力裂缝;该过程的后期,通过持续注入的高压低温氮气(13),在井筒周围产生低温冷冻区(18),并使低温冷冻区(18)内储层原有的天然裂缝重新张开,形成二次裂缝;
步骤三:第一次高压低温空气(16)压裂;
向井筒内持续泵注高压低温空气(16),并确保高压低温空气(16)的泵注速率超过地层的漏失速率,使井底压力会不断上升并超过地层破裂压力,促进页岩储层(1)发生破裂并形成主裂缝(17);该过程中,通过持续的流体压力作用,在高压低温氮气(13)循环降温处理时所产生的热力裂缝和二次裂缝不断延伸,形成复杂裂缝网络;
步骤四:高压低温空气(16)冷冻;
在高压低温空气(16)压裂持续一段时间后,先降低高压低温空气(16)的注入压力到设定范围内,使已经形成的主裂缝(17)处于张开状态但不继续扩展,再通过后续注入在主裂缝(17)内流动的高压低温空气(16),对主裂缝(17)周围地层起到低温冷冻的效果,然后继续不断注入高压低温空气(16),使主裂缝(17)周围地层温度不断降低,并最终形成一个低温冷冻区(18),促使在低温冷冻区内地层原有的天然裂缝重新张开;
步骤五:第二次高压低温空气(16)压裂;
持续泵注高压低温空气(16),继续进行高压低温空气(16)压裂,促进主裂缝(17)和低温冷冻区(18)天然裂缝共同扩展,最终形成复杂的网络裂缝;
步骤六:重复步骤三至五,完成作业层段的高压低温空气(16)压裂作业;
步骤七:关井升温;
预定层段高压低温空气(16)压裂结束后,关闭井口环空阀门(14),利用空气升温产生的高压促使一部分空气进入地层内部,为地层提供额外的能量;
步骤八:放喷;
打开井口环空阀门(14),使井筒及裂缝内的空气在地层压力作用下向地面返排,同时,通过降低井筒内的压力,使储层内甲烷气体流入裂缝并与裂缝内的空气进行混合;监测返排气体的甲烷浓度,待甲烷浓度到达空气中燃烧极限时,关闭井口环空阀门(14);
步骤九:甲烷燃爆压裂;
对井下空气和甲烷混合气体进行点火,使其在井底条件下燃爆;利用井底、主裂缝(17)以及二次裂缝内甲烷燃爆所产生的高压进一步压裂储层,以在页岩储层内形成人工裂缝和天然裂缝相互交错的复杂裂缝系统(19);
步骤十:将压裂工具(3)移动到下一层段,重复步骤二至九,直至完成所有页岩气井所有层段的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页岩储层改造的压裂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低温氮气的温度范围为-100~-50 ℃,循环降温的次数为3~5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页岩储层改造的压裂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和步骤五中,高压低温空气(16)温度的范围均为-80~-60 ℃,注入压力高于储层破裂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页岩储层改造的压裂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中,高压低温空气(16)温度的范围为-80~-60℃,高压低温空气(16)注入压力的设定范围低于裂缝延伸压力并高于裂缝闭合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页岩储层改造的压裂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七中,关井的时间为0.5~1.0 h,在关井过程中,利用迅速升温膨胀的高压低温空气(16)对裂缝周围以及远井地层产生的气压冲击作用,促进裂缝壁面发生滑移错动,以增强裂缝自支撑能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页岩储层改造的压裂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九中,通过地面点火控制器(9)利用电火花点燃的方式进行点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2349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