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恒温棉花育种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21966.4 | 申请日: | 202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862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叶泗洪;刘飞;添长久;路曦结;王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9/16 | 分类号: | A01G9/16;A01G9/24;A01G9/14;A01C2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信诚兆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59 | 代理人: | 尉敏 |
地址: | 230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恒温 棉花 育种 系统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恒温棉花育种系统,包括底盒、上盖,所述上盖可拆卸连接在底盒的顶端敞口处,且底盒与上盖之间的距离可调,所述底盒的中部垂直固定有中心筒,且底盒内水平设置有与中心筒固接的放置板,所述放置板内周向开设若干环形的第二流道,放置板内还设置若干沿其径向设置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交汇处开设用于安置育苗筒的放置孔,所述育苗筒与其相邻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连通,其中,放置板的底部开设与第一流道连通的连通管,所述放置板和底盒的底部之间形成储存营养液的储液区域,储液区域和第一流道以及第二流道之间通过连通管连通。本发明结构简单,方便育苗使用,便于调节。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棉花育种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能恒温棉花育种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以优质、高产、高效益为目标的现代化农业转化阶段。温度控制工程作为农业生物速生、优质、高产的手段,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种子活力是农业育种家较为关注的农艺性状,其与作物生长潜力、产量、品质等密切相关。
时下,我国农业育种控制仍然以人工经验为主,种子活力这一性状的检测主要参照大田出苗情况进行评价,由于年际间气候条件变化较大,且受播种条件影响,结果往往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偏差,影响甚至误导新品系的选育结果。采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科学、
合理的控制影响作物种子发芽率,通过计算机控制设备进行环境控制,以便给农作物前期创造一个最佳的环境条件,做到既能提高产品的质量、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同时尽量降低生产成本,这对于恒温育种的实施尤为必要。但是现有一般在种子培养过程中,培养装置都是固定的,而种子从发芽到生长过程中,是不断长高的,空间预留过小,影响种苗生长,预留空间过大,造成育种装置内空间拥挤。因此,发明一种智能恒温棉花育种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恒温棉花育种系统,以改善上述问题。
本发明具体是这样的:
一种智能恒温棉花育种系统,包括底盒、上盖,所述上盖可拆卸连接在底盒的顶端敞口处,且底盒与上盖之间的距离可调。
所述底盒的中部垂直固定有中心筒,且底盒内水平设置有与中心筒固接的放置板,所述放置板内周向开设若干环形的第二流道,放置板内还设置若干沿其径向设置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交汇处开设用于安置育苗筒的放置孔。
所述育苗筒与其相邻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连通,其中,放置板的底部开设与第一流道连通的连通管。
所述放置板和底盒的底部之间形成储存营养液的储液区域,储液区域和第一流道以及第二流道之间通过连通管连通,储液区域内设置挤压机构、以将储液区域内营养液挤入到育苗筒内。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筒的壳体沿纵向开设至少一个导向槽,导向槽的内壁沿其长度方向开设至少一个卡槽,卡槽远离导向槽的一侧竖向延伸有卡口,所述上盖的底面固定插接于中心筒的插柱,所述插柱上外凸有定位轴,定位轴与其中一个卡槽末端的卡口配合、以固定上盖和底盒之间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内的插柱外侧固定有安装板,安装板上设置有若干组加热机构,加热机构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设置于上盖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机构为电加热丝、电加热管。
进一步的,所述育苗筒的壳体上开设若干个开口,其相邻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端口处均设置与开口配合的连通机构,所述连通机构包括安装板、通孔、弹性件、插管,其中,安装板固定在对应的第一流道或第二流道的内壁,插管靠近端口设置、并与安装板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安装板上开设用于导液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育苗筒的壳体外侧还设置有竖向的定位凸棱,对应的放置孔内壁开设与定位凸棱配合的定位槽,育苗筒的壳体顶部还设置有限位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未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219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