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红外体温检测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421109.4 | 申请日: | 2020-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82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 发明(设计)人: | 戴志威;冯宝宁;邓远志;聂庆文;刘志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9/46 | 分类号: | G06K9/46;G06K9/00;G06K9/32;G06K9/62;G06N3/04;G06N3/08;A61B5/00;A61B5/0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兰亭信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67 | 代理人: | 赵永刚 |
| 地址: | 518107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 体温 检测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红外体温检测方法及系统,其中,红外体温检测方法包括:通过可见光采样设备实时获取目标区域的可见光图像,并通过目标检测算法模型确定可见光图像中的目标边界框;通过红外热成像设备实时获取目标区域的热红外图像;从可见光图像中提取可见光特征点,从热红外图像中提取热红外特征点,并根据可见光特征点和热红外特征点,分别计算可见光图像和热红外图像的变换矩阵,以完成可见光图像和热红外图像的配准;根据可见光图像和热红外图像的配准结果,创建温度测量模板;根据温度测量模板和目标边界框的位置,获取人脸体温数据;基于外置的恒温源,对人脸体温数据进行校正,以得到体温检测结果。本发明能够提高人脸体温检测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外测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外体温检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测量人体体温的装置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与红外线体温计。水银体温计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测量人体体温的装置。在测量操作规范时,水银体温计的测量值是比较可靠的,并且水银温度计的成本低。但水银体温计也有局限。由于水银体温计的测温方式的限制,使其无法智能化,并无法自动、自主测量体温,并且需要使水银体温计长时间接触式待测部位才能测出准确温度。
电子体温计相对水银体温计,测量方式有很大改观。电子体温计的读数可以直观体现其测量的温度值。其测温时间也短,准确性也较高。但是电子体温计也存局限。和水银体温计一样,电子体温计为接触式测温(必须接触待测部位方能测量温度),在多人群场所,接触式测温可能间接传染疾病,这样需要有专人定时对电子体温计进行维护处理,以消毒。同时,无论是采用水银体温计还是采用电子体温计其检测效率低,测温时只能对一个测试对象进行测试,无法实现大范围内的多人体温检测。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红外体温检测方法及系统,通过将可见光图像与热红外图像相结合获取待测目标的体温数据,并在在通过所述目标检测算法模型在学习待测目标特征的过程中,通过聚类分析确定最接近所述目标边界框的先验边界框,并将最接近所述目标边界框的先验边界框作为所述目标边界框,如此能够加快目标检测算法模型的收敛速度,提高待测目标位置检测精度,从而能够提高体温检测效率和体温检测精度。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红外体温检测方法,包括:
通过可见光采样设备实时获取目标区域的可见光图像,并通过目标检测算法模型确定可见光图像中的目标边界框,其中,一个目标边界框内包含一个待测目标的区域,在通过所述目标检测算法模型在学习待测样本特征的过程中,通过聚类分析确定最接近所述样本边界框的先验边界框,并将最接近所述样本边界框的先验边界框作为所述样本边界框;
通过红外热成像设备实时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热红外图像;
从所述可见光图像中提取可见光特征点,从所述热红外图像中提取热红外特征点,并根据所述可见光特征点和所述热红外特征点,分别计算所述可见光图像和所述热红外图像的变换矩阵,以完成所述可见光图像和所述热红外图像的配准;
根据所述可见光图像和所述热红外图像的配准结果,创建温度测量模板;
根据所述温度测量模板和所述目标边界框的位置,获取待测目标的体温数据;
基于外置的恒温源,对所述待测目标的体温数据进行校正,以得到体温检测结果。
可选地,所述通过聚类分析确定最接近所述样本边界框的先验边界框,并将最接近所述样本边界框的先验边界框作为所述样本边界框,包括:
对所述目标检测算法模型中的训练集的先验边界框做聚类分析,以确定多个适合于待测样本的候选边界框;
根据所述多个候选边界框的置信度大小,对所述多个候选边界框进行排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211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