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河道流速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20608.1 | 申请日: | 202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308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发明(设计)人: | 徐波;王士达;夏辉;孙林松;顾爱军;王丰;徐磊;王瑄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P5/00 | 分类号: | G01P5/00;G01P1/00;G01F23/296;G01F23/04;H02J7/35;G05D7/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张玲;唐代盛 |
地址: | 225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河道 流速 测量 装置 测量方法 | ||
1.一种智能河道流速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用于支撑安装测量装置;
水流方向感应机构:用于获得水流的方向;
可转动测速仪:根据水流方向感应机构获得的水流的方向,进行方向的调整,使可转动测速仪的测流旋桨(22)正对水流流速方向,并测得此处的流速大小;
牵引机构:用于调整水流方向感应机构和可转动测速仪在水下的深浅;
PLC控制器(6):与水流方向感应机构,可转动测速仪和牵引机构相连;
水流方向感应机构包括半球形位置感应仪(16),感应球(17),转向球(24),摆动球(27),摆动杆(26)和动力机构,所述摆动杆(26)上还设有力感应装置(25);
所述摆动杆(26)将感应球(17)、转向球(24)和摆动球(27)连接起来,使得三者的球心处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摆动球(27)处在水流中,受到水流推力的作用;感应球(17)与半球形位置感应仪(16)相接触;转向球(24)位于横向连接框架的底板上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框架(29)和基座(30),所述框架(29)包括顶部框架(29-1)、中部框架(29-2)和横向连接框架(29-3);所述顶部框架(29-1)水平设置在中部框架(29-2)的顶端,所述横向连接框架(29-3)水平设置在中部框架(29-2)的一侧,所述顶部框架(29-1)、中部框架(29-2)和横向连接框架(29-3)为矩形结构,所述基座(30)设有加强肋(32);
所述PLC控制器(6)设置在顶部框架(29-1)内部,中部框架(29-2)的一侧平行设有多个横向连接框架(29-3),每个横向连接框架(29-3)上设有测流机构,每个测流机构包括一组可转动测速仪和水流方向感应机构,中部框架(29-2)内部设有与每组可转动测速仪和水流方向感应机构相匹配的牵引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超声波测距仪(1),太阳能电池板(3),蓄电池(31),水位感应器(7)和刻度尺(8);
所述超声波测距仪(1)设置在顶部框架(29-1)靠近水面的一侧上,所述太阳能电池板(3)设置在顶部框架(29-1)的上表面,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在蓄电池(31)中,为装置供电;中部框架(29-2)另一侧从上到下标有刻度尺(8),并在河道预警与危险水位处设有水位感应器(7),所述刻度尺(8)从河道保证水位标到最低水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避雷针(2),灯泡(4),顶部框架(29-1)的上表面设有避雷针(2),顶部框架(29-1)的表面涂有反光涂层(5),顶部框架(29-1)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排灯泡(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机构包括钢绞线(9),牵引块(10),伸缩杆(11),电机(12),定滑轮(28)和套杆(14);所述中部框架(29-1)上设有滑杆(13);
所述套杆(14)套设在滑杆(13)外周,并可沿滑杆(13)上下滑动,钢绞线(9)绕着定滑轮(28)连接牵引块(10)与套杆(14),牵引块(10)底部与伸缩杆(11)连接,伸缩杆(11)由电机(12)提供动力进行伸缩,从而带动所述套杆(14)沿着所述滑杆(13)上下滑动;横向连接框架(29-3)与套杆(14)相连接,使得测流机构与中部框架(29-2)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横向连接框架(29-3)的底板上设有通孔,通孔的直径小于转向球(24)的直径,通孔的圆周上设有与转向球(24)相匹配的弧形,使得转向球(24)卡设在底板上,并可以在通孔中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2060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