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段材料定距切断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420493.6 | 申请日: | 2020-1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07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 发明(设计)人: | 骆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环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D21/00 | 分类号: | B23D21/00;B23P23/04;B21F11/0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 代理人: | 章珍霞 |
| 地址: | 2460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材料 切断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段材料定距切断装置,包括校直装置、切割台、切割通道、装载架、切断装置、驱动结构、驱动电机,切割台和校直装置并列设置,切割通道设在切割台的顶面,装载架设在切割台的顶侧,切断装置固定在装载架的前侧面,驱动电机固定在装载架的顶面,驱动结构连接在驱动电机的底侧,驱动结构连接在切断装置的前侧面,切割台的顶面开设有切刀槽,切断装置设在切刀槽的顶侧。本发明优化了直段材料切断装置的设置,改进为一种轧断的方式,此类方式不会造成材料损耗,另外使用方便,适合大规模的加工和切断工作,设备采用的结构原理,不需要利用外在间断式驱行装置,利用弹簧的作用力和切刀的重力作用对材料进行切断,宜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段材料定距切断装置。
背景技术
直段材料有很多种,比如钢筋、建筑管材、钢丝等,而此类材料的加工和运输往往采用辊制的方式进行运输和加工使用,但是此类方式在运输过程中具备一定的危险性,为了方便运输和加工使用,需要对直段材料进行切断处理,这样能够方便运输和使用,也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选择使用,为此设计一种直段材料定距切断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段材料定距切断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直段材料定距切断装置,包括校直装置、切割台、切割通道、装载架、切断装置、驱动结构、驱动电机,所述切割台和校直装置并列设置,所述切割通道设在切割台的顶面,所述装载架设在切割台的顶侧,所述切断装置固定在装载架的前侧面,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装载架的顶面,所述驱动结构连接在驱动电机的底侧,所述驱动结构连接在切断装置的前侧面,所述切割台的顶面开设有切刀槽,所述切断装置设在切刀槽的顶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切断装置由前槽板、后槽板、传动侧凸齿轮、回转轮、复位板、触弹结构、切刀结构、卡销组成,所述前槽板和后槽板呈对立设置,所述传动侧凸齿轮设再前槽板的前侧面,所述回转轮设在前槽板和后槽板之间,且回转轮嵌在前槽板的后侧,所述回转轮穿过前槽板连接传动侧凸齿轮,所述触弹结构设在后槽板的内左侧,且触弹结构可在后槽板内侧面滑动,所述卡销设有两组,两组卡销呈对立的设在后槽板的内右侧,所述切刀结构设在后槽板的内侧,所述切刀结构设在触弹结构和卡销之间,所述复位板设在切刀结构的前侧,所述复位板的两侧接触触弹结构和卡销,所述回转轮设在复位板的前侧,且回转轮连接在复位板的前侧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后槽板的内左侧开设有两组上下设置的弹触槽,所述后槽板的内右侧开设有两组上下设置的销槽,所述两组卡销呈对称的分别连接在销槽内,所述触弹结构由上弹出头、下防脱头、连杆、连簧组成,所述上弹出头和下防脱头呈对称设置,所述连杆设有两组,两组连杆呈对称的设在上弹出头的底侧和下防脱头的顶侧,所述连簧连接在两组连杆之间,所述上弹出头和下防脱头上下设置分别连接在两组弹触槽内,且上弹出头和下防脱头可在弹触槽内上下滑动,所述切刀结构连接在上弹出头和下防脱头的内后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切刀结构由驱行刀板、切刀头、复位栓头组成,所述切刀头设在驱行刀板的底端,所述复位栓头设在驱行刀板的底端前侧,所述驱行刀板、切刀头、复位栓头一体成型,所述驱行刀板的中心开设有防脱滑槽,所述驱行刀板的顶端开设有弹出槽口,所述驱行刀板的右侧端开设有上下对称的两组卡销槽口,所述上弹出头连接在驱行刀板顶端的弹出槽口内,所述下防脱头连接在驱行刀板上的防脱滑槽内,所述两组卡销分别嵌在驱行刀板右侧端的两组卡销槽口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复位板的中心设有回转槽,所述复位板的上端左侧开设有弹出槽口,复位板的下端左侧开设有防脱槽口,所述复位板的上下两端右侧设有卡销拨动凸触,所述上弹出头紧贴在复位板的上端左侧的弹出槽口内,所述下防脱头紧贴在复位板下段左侧的防脱槽口内,所述复位板上下两端右侧的卡销拨动凸触分别接触两组卡销的侧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环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环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204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