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利施工用河道淤泥清理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418627.0 | 申请日: | 2020-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2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 发明(设计)人: | 宋卫校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浦腾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F5/28 | 分类号: | E02F5/28;E02F3/88;E02F3/90;E02F3/92 |
| 代理公司: | 郑州芝麻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3 | 代理人: | 朱亚飞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二***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利 施工 河道 淤泥 清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利施工用河道淤泥清理装置,涉及淤泥清理技术领域,包括船体,船体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分离箱、圆筒、收集箱、第一电机箱和第一吸泥机,分离箱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板和第二吸泥机,支撑板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箱。本发明该水利施工用河道淤泥清理装置,通过圆杆、圆盘、摆杆、支撑弹簧和撞击球的设置,使该水利施工用河道淤泥清理装置具备了避免筛网堵塞的效果,通过圆杆、圆盘、摆杆、支撑弹簧和撞击球的配合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第二伺服电机转动,使撞击球撞击筛网,防止筛网堵塞,同时将淤泥中的垃圾与淤泥分离,从而起到了避免筛网堵塞的作用,达到了避免筛网堵塞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淤泥清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利施工用河道淤泥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河水在流动中吸纳了沿岸的泥沙,并在河床上沉积,形成河底下的淤泥层,淤泥可以有利于水下植物生根成长,对于生活在河水下方的鱼类意义重大,但是淤积过多的泥沙会影响河道船只的安全,淤泥里的垃圾会造成污染,河道淤积己日益影响到防洪、排涝、灌溉、供水、通航等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为恢复河道正常功能,需要定期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
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 106869210 B中公开的一种河道污水处理用淤泥清理装置,虽然该发明能够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但是该发明抽取淤泥的效率较低,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而且该发明在筛选淤泥中的垃圾时,筛网容易被淤泥堵塞,该发明,存在抽取淤泥的效率较低和筛网容易堵塞的缺点。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利施工用河道淤泥清理装置,具备提高抽取淤泥的效率和防止筛网堵塞等优点,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提高抽取淤泥的效率和防止筛网堵塞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施工用河道淤泥清理装置,包括船体,所述船体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分离箱、圆筒、收集箱、第一电机箱和第一吸泥机,所述分离箱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板和第二吸泥机,所述支撑板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箱,所述第二电机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圆杆,所述圆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圆盘,所述圆盘的外表面通过轴杆转动连接有摆杆,所述摆杆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所述摆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撞击球;所述第一电机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通过齿牙啮合有齿条板,所述齿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箱,所述第三电机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三伺服电机,所述第三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板,所述搅拌板的一侧面开设有凸型限位槽,所述凸型限位槽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T型限位块,所述T型限位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辅助杆。
优选的,所述支撑弹簧的一端与圆盘固定连接,所述分离箱的内部设置有筛网,所述T型限位块插接在凸型限位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分离箱的前面开设通槽,所述分离箱的前面固定连接有垃圾箱,所述垃圾箱位于通槽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第二吸泥机的出泥端套接有出泥管,所述第二吸泥机的吸泥端套接有吸泥管,所述吸泥管的端部法兰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吸嘴,所述吸泥管的材质较软,所述连接管贯穿于齿条板。
优选的,所述齿条板通过齿牙啮合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通过轴杆与圆筒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圆筒的内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与齿条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吸泥机的吸泥端和出泥端均套接有输泥管,所述其中一个输泥管的一端贯穿于分离箱,另一个所述输泥管贯穿于收集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浦腾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河南浦腾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186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