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精密圆柱滚子双端面研磨行星齿轮组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16619.2 | 申请日: | 202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57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朱明清;平顾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力星通用钢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7/17 | 分类号: | B24B7/17;B24B41/04;B24B4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章威威 |
地址: | 226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密 圆柱 滚子 端面 研磨 行星 齿轮 机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精密圆柱滚子双端面研磨行星齿轮组机构,所述机构包括一上一下两个砂轮;所述机构还包括内齿圈、外齿圈以及若干行星齿轮,内齿圈设置于外齿圈中心位置,二者同心,行星齿轮安装在内齿圈与外齿圈之间,分别与内齿圈、外齿圈啮合连接,内齿圈或外齿圈转动,带动所有行星齿轮同步绕内齿圈转动,所述行星齿轮上分布设置有若干滚子随动孔;滚子置于滚子随动孔内,其两个端面分别伸出行星齿轮外,分别与上、下砂轮接触;滚子随行星齿轮一起移动,上、下砂轮分别磨削滚子的两个端面。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利用行星齿轮结构带动滚子移动,从而同时对滚子的上下两个端面的磨削,磨削精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滚子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精密圆柱滚子双端面研磨行星齿轮组机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圆柱滚子轴承通常是由轴承外套圈、内套圈、保持架和圆柱滚子组成,圆柱滚子是一个重要部分,其生产加工精度对轴承的产品精度,寿命有直接影响,因此,圆柱滚子磨削加工是整个轴承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之一。
目前,现有加工圆柱滚子端面,多采用平面磨削的方法,通常是将被磨削的滚子一一立放在平面磨床的磨盘上进行磨削加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精密圆柱滚子双端面研磨行星齿轮组机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精密圆柱滚子双端面研磨行星齿轮组机构,所述机构包括一上一下两个砂轮;所述机构还包括内齿圈、外齿圈以及若干行星齿轮,内齿圈设置于外齿圈中心位置,二者同心,行星齿轮安装在内齿圈与外齿圈之间,分别与内齿圈、外齿圈啮合连接,内齿圈或外齿圈转动,带动所有行星齿轮同步绕内齿圈转动,所述行星齿轮上分布设置有若干滚子随动孔。
滚子置于滚子随动孔内,其两个端面分别伸出行星齿轮外,分别与上、下砂轮接触;滚子随行星齿轮一起移动,上、下砂轮分别磨削滚子的两个端面。
所述滚子随动孔一周圈分布设置有若干排屑槽;排屑槽构成容纳磨削碎屑容纳的空间,在磨削是,碎屑汇聚与排屑槽内。
所述内齿圈包括内齿圈主体,内齿圈主体上一周圈均匀分布固定有若干圆柱齿杆,相邻两个齿杆之间留有间隙构成与行星齿啮合的齿槽;所述内齿圈主体为圆盘状。
所述外齿圈包括外齿圈主体,外齿圈主体上一周圈均匀分布固定有若干圆柱齿杆,相邻两个齿杆之间留有间隙构成与行星齿啮合的齿槽;所述外齿圈主体为圆环状。
这样设计,行星齿轮架与内齿圈主体、外齿圈主体上,正避免磨削,行星齿轮与砂轮接触,磨损行星齿轮。
所述下砂轮设置在外齿圈内、内齿圈外,其与外齿圈、内齿圈之间分别留有间隙,所述间隙构成排屑通道;滚子随行星齿轮一起移动,排屑槽与排屑通道连通。
所述机构还包括机架;所述内齿圈旋转安装在机架上,与固定安装在机架上的驱动机构连接,由驱动机构驱动其转动,所述外齿圈固定安装在机架上,所述下砂轮固定安装在机架上,所述上砂轮通过升降机构固定安装在机架上,由升降机构驱动其作与下砂轮相对移动;所述驱动机构为一电机,所述升降机构为一气缸或液压缸。
本发明优点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利用行星齿轮结构带动滚子移动,从而同时对滚子的上下两个端面的磨削,磨削精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内齿圈、外齿圈、行星齿轮连接示意图。
图2是行星齿轮结构示意图。
图中 内齿圈1、外齿圈2 行星齿轮3 滚子随动孔3-1 排屑槽3-2。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力星通用钢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力星通用钢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166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