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块化水文模拟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14716.8 | 申请日: | 2020-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7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马强;刘昌军;文磊;张顺福;何丽佳;李昌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6/28;G06Q50/26;G06F113/08 |
代理公司: | 南昌丰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37 | 代理人: | 张荣 |
地址: | 10004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化 水文 模拟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水文模拟系统,包括模块库、专家库、智能算法库、系统库、数据库、后处理功能库,所述模块库是针对实际流域产流过程中的不同物理过程构建水文过程模块库;所述专家库是基于全国山洪灾害调查评价结果及大量物理、数值模拟试验成果构建的小流域水文模拟专家库;智能算法库包括人工智能算法模块、数据融合算法模块、大数据分析算法模块;系统库包括数格式转换模块、空间数据处理模块、时间步长设置模块、计算控制模块;所述数据库按照模拟过程中流域信息的输入、生成、输出其所对应的物理意义对数据进行管理。本发明实现了系统模块化、参数化、智能化、可视化和自动化设计思想,提高了模拟系统的计算稳定性与功能灵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文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块化水文模拟系统。
背景技术
针对目前我国水文模型在山丘区小流域暴雨洪水中模拟精度不高的问题,中国水利水电科院研究院刘昌军等提出了基于最新包气带土壤非线性下渗计算方法(GARTO)的新一代小流域时空变源混合产流模型。通过与国内外知名水文模型进行场次洪水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该模型在我国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山丘区小流域洪水模拟中优势明显(场次模拟合格率约95%),在无资料山丘区山洪模拟中具有较高应用潜力。
为了解决山丘区小流域暴雨洪水中模拟的问题,本发明基于时空变源混合产流模型原理开发了模块化水文模拟系统。本发明的新一代水文模拟系统实现了可视化、智能化、自动化的设计思想;基于GIS平台集成了多格式数据前后处理、自动小流域划分及参数提取、模块化产汇流计算、智能参数率定方案及二维可视化结果展示。并通过在北京、河南、吉林、陕西、山西、湖北、福建、安徽等省、市小流域山洪灾害预报工作中的应用,获得了用户的肯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水文模拟系统,通过建立功能灵活的模块库以及 SQLite轻型数据库使水文模拟系统支持在空间、时间及子过程上的模型并行计算,从而真正实现模块化、参数化、智能化、可视化和自动化。
本发明通过下述方案来实现。一种模块化水文模拟系统,包括模块库、专家库、智能算法库、系统库、数据库、后处理功能库,所述模块库是针对实际流域产流过程中的不同物理过程构建水文过程模块库;所述专家库是基于全国山洪灾害调查评价结果及大量物理、数值模拟试验成果构建的小流域水文模拟专家库;智能算法库包括人工智能算法模块、数据融合算法模块、大数据分析算法模块;系统库包括数格式转换模块、空间数据处理模块、时间步长设置模块、计算控制模块;所述数据库按照模拟过程中流域信息的输入、生成、输出其所对应的物理意义对数据进行管理;所述后处理功能库包括模拟精度评价分析模块、多模型结果对比模块、可视化结果展示模块及多格式数据输出模块。
进一步优选,所述模块库包括蒸散发模块、截流填洼模块、土壤下渗模块、单一产流模块(蓄满或超渗)、混合产流模块、壌中流模块、地下水及地表汇流河道演进模块。
进一步优选,所述专家库包括水文响应单元划分标准模块、响应单元产流模式判定模块、流域属性计算参数自动匹配赋值模块及模型率定方案选取库模块。
进一步优选,所述人工智能算法支持对流域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对缺资料地区进行模型参数区域化移植;所述数据融合同化算法库可以对不同格式数据如shp格式、tif格式,或.NetCDF格式数据进行自动融合同化处理方便模块库中计算模块模拟调;所述大数据分析算法库则支持对模型模拟过程中产生的数据、结果进行深入挖掘分析,为下一次模拟提供经验支撑。
进一步优选,所述数格式转换模块对输入数模型软件的不同格式数据进行统一格式转换;所述空间数据处理模块负责对所输入模型中的空间数据(如降雨等)进行空间分布差值;所述时间步长设置模块对模型的模拟时间步长进行设置,通过调节固定时间步长或可变时间步长的变化规则(增长率)对模型模拟稳定性进行控制;所述计算控制模块对模型模拟过程中不同水文响应单元产流模式在不同下垫面条件下的自动转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147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接种疫苗用固定装置
- 下一篇:酞菁染料偶联物的制造方法及稳定偶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