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储水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413078.8 | 申请日: | 2020-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25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 发明(设计)人: | 徐磊;杜凯;刘常乐;焦文杰;李圣林;郭立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3B11/02 | 分类号: | E03B11/02;E03C1/02;E03B7/07;E03B7/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孙玲 |
| 地址: | 2320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储水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储水装置,涉及城市居民日常用水技术领域,包括:水压检测装置、储水装置和自动控制阀门,储水装置用于设置于家庭水管的下方并与家庭水管连通;水压检测装置的检测端用于设置于家庭水管内并用于检测水管内的水压;自动控制阀门设置于储水装置和家庭水管之间,并能够切断储水装置和家庭水管之间的连通关系,自动控制阀门常闭;当水压检测装置检测到家庭水管内的水压值小于设定值时,即控制自动控制阀门打开,连通储水装置和家庭水管,家庭水管中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储水装置,从而达到自动储水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居民日常用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储水装置。
背景技术
居民日常生活离不开用水问题,目前城市中供水系统水源多为地表水,如河流湖泊等,自来水厂取水处理后通过水泵站加压将水输送进供水系统中,进而流入家家户户。目前最常见的停水原因多由压力不足引起,无法满足高层用水需求。
当前应对停水问题常有两种应对措施:一是备用水源,在某些建筑顶部会设有水塔,水箱等备用水源,但这种措施效果不佳,备用水源水质污染问题严重,同时无压水无法在管道中自由流动,不能满足所有居民的用水需求;二是提前储水,居民在停水前使用蓄水容器提前储水应对停水问题,目前多采用这种措施应对停水问题,但这种措施限制较多,自来水厂无法做到每次停水都提前通知,当需要提前储水时,也会遇到家中无人或是深夜等不便情况。同时提前储水经常会发生储存的水存放过久导致水质变差无法使用甚至产生异味的情况,在当今水资源匮乏的大环境下,水的循环利用也是储水装置需要考虑的问题。
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新的储水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储水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实现在家庭水管即将停水前自动储水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储水装置,包括:
水压检测装置,所述水压检测装置的检测端用于设置于家庭水管内并用于检测水管内的水压;
储水装置,所述储水装置用于设置于所述家庭水管的下方并与所述家庭水管连通;
自动控制阀门,所述自动控制阀门设置于所述储水装置和所述家庭水管之间,并能够切断所述储水装置和所述家庭水管之间的连通关系,所述自动控制阀门常闭;
所述自动控制阀门和所述水压检测装置电连接,当所述水压检测装置检测到家庭水管内的水压值低于所设定的阈值时控制所述自动控制阀门打开。
优选的,所述储水装置内还设置有水量检测装置,所述水量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储水装置内已储存水的水量,所述水量检测装置与所述自动控制阀门电连接,当所述水量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储水装置内的水量超过所设定阈值时控制所述自动控制阀门闭合。
优选的,所述储水装置和所述家庭水管通过输水管道连通,所述自动控制阀门设置于所述输水管道中。
优选的,所述水量检测装置控制所述自动控制阀门的优先级高于所述水压检测装置。
优选的,还包括信号灯,所述信号灯设置于所述储水装置外,所述信号灯与所述水量检测装置电连接,当所述水量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储水装置内的水量超过设定阈值时控制所述信号灯亮;所述信号灯还能够随着时间的延续而发出不同的颜色的光。
优选的,所述水量检测装置包括感应探头和水位控制器,所述感应探头和所述水位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水位控制器和所述自动控制阀门电连接,所述感应探头设置于所述储水装置中,所述储水装置中的水面上升至接触到感应探头时,所述水位控制器即控制所述自动控制阀门闭合。
优选的,信号灯在储水结束后0~24小时之内发绿光,24~72小时之内发黄光,72小时后发出红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130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