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与能量器械组合使用的吸引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411116.6 | 申请日: | 2020-1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12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 发明(设计)人: | 李敏;姚光宇;居家奇;麦长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陆飞;陆尤 |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量 器械 组合 使用 吸引 | ||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在腔镜手术中,能与能量器械相组合使用的吸引器。该吸引器包括与能量器械手柄的组合套件、进退调节旋钮、引流管、引流管与能量器械管身固定卡扣。将吸引器与能量器械手柄通过组合套件进行挂载,即将原本由双人双手操作的两件器械吸引器及能量器械转化为可由单人单手操作的组合器械。持械医生可通过拇指控制进退调节旋钮,以保证吸引器的吸嘴停留并固定在手术中所需要的位置;引流管末端通过医用橡皮管与负压连接,完成与传统吸引器相同的功能。本发明可大大提升了吸引器的吸收效率,减少手术过程中组织等离子态溢出,提高患者及医护人员安全系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与能量器械组合使用的吸引器。
背景技术
微创手术,顾名思义就是微小创伤的手术,具体是指利用腹腔镜、胸腔镜等现代医疗器械及相关设备进行的手术。微创手术的主要优点是:一、创口小:腹部微小切口,0.5cm至1cm,基本不留疤痕,有“钥匙孔”之称;二、疼痛轻:患者疼痛感小,手术采取静脉麻醉,患者在睡眠的状态下完成手术;三、恢复快:大大减少了对脏器的损伤和对脏器功能的干扰,使术后恢复时间缩短;四、住院时间短:一般情况下手术后6-8小时可下床,12-24小时肛门排气即可进食,3-5天出院,一周后基本恢复,费用相对降低;五、出血少:术中几乎不出血。微创手术视野比较清楚,血管处理会更精细,加上采用超声刀等先进止血器械,有助于减少出血量。
内窥镜微创手术医疗器械行业主要受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而推动,由于国内内窥镜微创手术技术发展较晚,因此行业的产业化进程整体上落后于发达国家。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医疗技术位居全球领先地位,其中内窥镜微创手术医疗器械以其先进的加工能力、领先的工艺水平、完备的产品系列、快速的产品更新获得了国际范围的品牌影响力。以美国美敦力公司(Medtronic)、强生公司(JohnsonJohnson)、日本奥林巴斯(Olympus)、德国卡尔史托斯(Karl Storz)等为代表的国际知名内窥镜微创手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通过提供质量高、结构设计巧妙、耐高温高压、使用寿命长的产品,占据了全球内窥镜微创手术医疗器械市场的主导地位,也占据了我国内窥镜微创手术医疗器械市场的主要份额。我国内窥镜微创手术医疗器械的发展已有30多年的历史,随着内窥镜微创手术的逐步普及,下游市场对于手术器械的需求也愈发旺盛。国内内窥镜微创手术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前期受制于资金、品牌、人才和经验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各生产企业大多规模相对较小,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生产能力和研发技术水平无法满足临床需要,导致医疗机构、健康服务机构等下游客户大量进口国外产品。
但近年来国家对于医疗器械行业的大力支持,各医疗器械企业对于研发投入的不断加大,国内内窥镜微创手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目前,我国在内窥镜微创手术医疗器械领域依旧使用较多进口医疗器械。然而进口医疗器械价格昂贵,患者需要承担较高的医疗费用,与我国进一步降低患者就医费用政策相违背。因此,我国政府积极鼓励国产内窥镜微创手术医疗器械的研究与开发。虽然目前国产内窥镜微创手术医疗器械在稳定性、精密性等方面与进口产品仍具有一定的差距,但是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及创新,部分国产产品在功能及质量等方面已接近进口产品,并且在价格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2015年3月,国务院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提出:“引导医疗机构合理配置适宜设备,逐步提高国产医用设备配置水平,降低医疗成本”。随着政府的大力支持,国产内窥镜微创手术医疗器械的价格优势必将转化为竞争优势。这将给我国内窥镜微创手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111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