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犀角金线鲃人工繁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10487.2 | 申请日: | 2020-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27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爱;潘晓赋;张源伟;杨君兴;卢泊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A01K61/17;A23K50/80;A23K10/20;A23K10/22;A23K20/174;A23K10/3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刘奇 |
地址: | 65022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犀角 金线鲃 人工 繁殖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犀角金线鲃人工繁殖方法,属于水产繁殖技术领域。一种犀角金线鲃人工繁殖方法是将犀角金线鲃雌雄亲本置于预先放置有黑色洞穴模拟物的培育容器中,严格控制亲鱼培育条件,使犀角金线鲃在人工条件下自然产卵产精,从根本上解决了洞穴鱼类从野外洞穴环境到人工模拟环境的应激和适应性以及人工条件下洞穴鱼类生殖功能紊乱的双重问题,而且人工繁殖过程不使用催产剂,不仅能获得较高的受精率和孵化率而且降低生产成本使操作更加简便;同时鱼苗饲养阶段根据犀角金线鲃鱼苗各阶段不同生长特点设置分阶段投喂不同饲料,从而提高鱼苗的存活率的同时也降低了鱼苗的畸形率,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实现高效人工繁育犀角金线鲃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繁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犀角金线鲃人工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金线鲃属(Sinocyclocheilus)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是局限分布于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中国特有鱼类。该属是我国鲤科鱼类第一大属,有50多个不同的物种,也是我国洞穴生物的代表类群,约50%的种是洞穴鱼类。这些洞穴鱼类具有高度特化的洞穴特征,如眼睛退化、皮肤白化、鳞片消失等,他们长期生活于黑暗无光的洞穴深处,是研究生物在极端环境下生存适应的绝佳素材,也是研究人类疾病如眼病、白化病、代谢病等的理想模式动物。相比于地表种类,如滇池金线鲃、抚仙金线鲃等,洞穴种类驯养及人工繁殖难度更高,至今未有人工繁殖成功的案例,因此,严重限制了上述人类疾病研究的开展。
犀角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rhinocerous Regan),是1994年发现的一种金线鲃属洞穴新种。目前,犀角金线鲃已知的分布点为云南罗平县环城乡的地下河,属南盘江水系,犀角金线鲃种群数量较小,且野外采集不易,对它的研究仅见于其分类特征的描述、分类地位的确认、系统发育关系及其全基因组研究。2004年开始,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一直致力于犀角金线鲃的人工繁殖研究,经过长期驯养和亲鱼培育,不使用催产剂的条件下,最终实现犀角金线鲃的人工繁殖,成为首个实现人工繁殖的洞穴鱼类,犀角金线鲃的人工繁殖为中国洞穴鱼类的洞穴适应性研究创造更多可能。然而经文献检索,未有犀角金线鲃人工繁殖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犀角金线鲃人工繁殖方法,实现犀角金线鲃在人工条件下自然产卵产精,且不使用催产剂的情况下仍可获得较高的受精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犀角金线鲃人工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雌亲鱼和雄亲鱼置于消毒的培育容器中亲鱼培育,所述培育容器中预先放置黑色洞穴模拟物;亲鱼培育期间的环境参数如下:水温为16~20℃,水流的流速为5~20cm/s,水的溶解氧为6.0~7.0mg/L,水的pH值为6.8~7.2,保持水质清洁;培养环境保持黑暗、无噪音;
在所述亲鱼培育期间,每天投喂颗粒饲料2次,每次的投喂量按饵料系数为3%~4%的比例投加,所述颗粒饲料为质量比为250~280:80~100:10~20:10~20:8~20:300的质量浓度40%~50%粗蛋白的粉状饲料、蚯蚓、虾、维生素D3钙片、多维元素片和水的混合物;
待雌亲鱼和雄亲鱼的性腺发育成熟后收集卵子和精子进行人工授精,用渗透压280~320mOsm/L,温度18~20℃的生理盐水冲洗精卵混合物3~4次后,将精卵混合物泼洒在消毒的棕片上,将粘附着受精卵的棕片置于孵化池中孵化7~8d,孵化得到鱼苗经饲养得到犀角金线鲃成鱼。
优选的,所述亲鱼培育的环境参数进行节律性调节:
在1~4月,水温为16~20℃,水流的流速为10~20cm/s,水的溶解氧为6.0~7.0mg/L,水的pH值为6.8~7.0;
在5~8月,水温为18~20℃,水流的流速为5~15cm/s,水的溶解氧为6.0~6.5mg/L,水的pH值为6.8~7.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104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装式离子色谱仪
- 下一篇:一种分体电视机的壁挂结构和电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