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化床反应器及应用该反应器干燥焚烧污泥的系统与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410404.X | 申请日: | 2020-1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905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 发明(设计)人: | 吕端生;陈志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华崴重工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1/13 | 分类号: | C02F11/13;C02F1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流化床 反应器 应用 干燥 焚烧 污泥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为流化床反应器及应用该反应器干燥焚烧污泥的系统与方法,属于污泥焚烧技术技术领域,是针对锅炉系统换热效率低的缺陷所提出,流化床反应器包括:反应器壳体,反应器壳体至少设有一个烟气出口,其内部为反应区,反应区由上至下依次分为稀相区和密相区,在反应器壳体的外侧套设有外设壳体,外设壳体与反应器壳体之间形成换热腔,且换热腔位于稀相区外侧,换热腔的受热面置于稀相区内,换热腔至少设有一个干燥介质进口与干燥介质出口;系统包括流化床反应器和污泥干燥机,第二循环使干燥介质在换热腔内实现加热,换热后形成经流化床反应器的干燥介质出口输送至污泥干燥机内。本发明利用设置在稀相区的受热面实现热交换,换热时间长、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泥焚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流化床反应器及应用该反应器干燥焚烧污泥的系统与方法。
背景技术:
在市政污水处理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泥,而污泥是一种含有可燃性有机物质的固体废弃物资源,由于污泥的发热量低、水分含量大等原因,污泥很难直接被点燃或维持稳定燃烧。目前,污泥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填埋、堆肥和焚烧等方法,其中污泥焚烧具有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显著优点,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在焚烧过程中病菌能被有效消灭,重金属稳定性提高,有毒有机物被氧化分解,而且焚烧后的污泥剩余体积远远小于机械脱水后的污泥体积。由于污泥的含水率在70%左右,其热值较低,需要对其进行干燥处理。国内现有污泥干燥装置的热源,通常利用化石燃料锅炉烟道产生的高温烟气、蒸汽或其他燃料制造的热量,通过热交换设备的转换再通过各种热干燥手段用来干燥湿污泥。现有污泥干燥技术通常利用位于烟道内的高温烟气对污泥干燥机内的污泥进行干燥,具有代表性的专利文件有专利利名称为:污泥多级干化器、硫化床焚烧处理装置及方法,其就是利用高温烟气对污泥多级干化器内的湿污泥进行干燥,虽然该专利文件中采用的结构能够降低运行成本,但是由于烟道内的高温烟气一般温度在850度左右,且在燃烧过程中产生浓度过高的氮氧化物,而且采用传统锅炉,热效率也受到水冷壁限制。通过换热器能够得到的过热蒸汽温度也仅为250度至450度,降低了过热蒸汽在污泥干燥器内的热交换效率,制约了污泥含水率的下降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现有锅炉系统换热效率低的缺陷,提出了流化床反应器及应用该反应器干燥焚烧污泥的系统与方法,通过改变反应器的结构来提高整个干燥机焚烧系统的工作效率。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流化床反应器,包括:反应器壳体,所述反应器壳体至少设有一个烟气出口,其内部为反应区,所述反应区由上至下依次分为稀相区和密相区,在反应器壳体的外侧套设有外设壳体,所述外设壳体与反应器壳体之间形成换热腔,且换热腔位于稀相区外侧,换热腔的受热面置于稀相区内,换热腔至少设有一个干燥介质进口与干燥介质出口。
优选地,所述换热腔在干燥介质进口与干燥介质出口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半封闭的隔板,使干燥介质进口与干燥介质出口之间的换热腔形成至少一个连续的U型通道,供干燥介质通过。
优选地,所述换热腔与一个以上的集箱通过管束连通,所述管束构成受热面,且至于稀相区内,所述管束由两根以上的空心管组成。
优选地,在换热腔内设有隔板,使干燥介质入口与干燥介质出口间分隔成一个以上的连续U型通道,延长干燥介质加热的行程。
优选地,所述空心管沿稀相区环形布置,且环形中心留有检修通道。
一种应用上述流化床反应器干燥焚烧污泥的系统,包括流化床反应器和污泥干燥机,在污泥干燥机上分别设有干燥介质入口和干燥介质出口,所述流化床反应器采用上述流化床反应器,所述污泥干燥机的干燥介质出口与流化床反应器的干燥介质入口连通,污泥干燥机的干燥介质入口与流化床反应器的干燥介质出口连通,形成的循环设定为系统的第二循环,第二循环使干燥介质在换热腔内实现加热,换热后形成经流化床反应器的干燥介质出口输送至污泥干燥机内,用来对污泥干燥机内的待干污泥进行干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华崴重工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华崴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104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