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玻璃微珠生产用隔离剂及其回收重利用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09583.5 | 申请日: | 2020-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20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驰野玻璃珠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40/00 | 分类号: | C03B40/00;C03B1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诚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83 | 代理人: | 杨凌波 |
地址: | 0656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生产 隔离 及其 回收 利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玻璃微珠生产用隔离剂及其回收重利用的方法。它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石墨粉50‑90份,钙钛矿粉和/或锆石10‑20份。本发明的隔离剂用于制备玻璃微珠,提高了玻璃微珠的成品率和折射率,提高了玻璃微珠的反射性能,使得玻璃微珠应用于交通标线、标牌、警服等领域时,反射效果好,标识的辨识度提高。隔离剂采用酸洗后,加钙钛矿粉或锆石原料复性,可重复利用,节约隔离剂,提高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玻璃微珠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玻璃微珠生产用隔离剂及其回收重利用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玻璃微珠是由废玻璃通过粉碎制成玻璃粉,然后将玻璃粉通过高温炉受热熔融并且在表面张力作用下形成微珠而制成。为了防止微珠间受热团聚而产生烧结现象,在玻璃粉受热的过程中就要使其处于漂浮状态,通过将玻璃粉料快速经过高温区脱落、冷却、回收、分级,最后得到微珠产品。
为了降低玻璃微珠之间发生粘接的情况,需要添加隔离剂,隔离剂的作用是隔绝微珠之间的空隙,防止形成的玻璃微珠粘接,隔离剂一般采用碳粉、氮化硼、氧化镁等,隔离剂的用量一般为玻璃粉用量的2~4倍。使用氮化硼、氧化镁隔离剂的隔离效果不佳,粘接率较高,采用碳粉作为隔离剂,碳粉容易粘附到玻璃微珠上,即使通过后续清洗,也难以完全清除。
玻璃微珠作为一种反光材料,用于制备警示作用的交通标线、标牌、警服等,提高玻璃的折射率可以增强使用效果,一般在玻璃粉中加入Pb、Bi等元素可以提高玻璃微珠的折射率,但是,Pb、Bi等元素为有毒元素,国家对于其添加量又一定的限制。玻璃微珠在直径小于0.8mm且折射率在1.9左右时才具有一定的回归反射性能,目前制备的玻璃微珠由于限制添加Pb、Bi等元素,折射率往往达不到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微珠生产用隔离剂及其回收重利用的方法。
一种玻璃微珠生产用隔离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石墨粉50-90份,钙钛矿粉和/或锆石10-20份。
一种玻璃微珠的制备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将废玻璃清洗干净,晾干,粉碎,过筛得到粒径小于300微米的玻璃粉;
(2)将玻璃粉与隔离剂混合均匀,加热至850-950℃,保温20-40min,冷却至40-60℃,用水冲洗去除隔离剂,得到玻璃微珠;
(3)将玻璃微珠送入色选机中挑出未清洗干净的玻璃微珠,剩余清洗干净的玻璃微珠装袋,入库。
所述玻璃粉与隔离剂的用量质量比为1:(2-6)。
所述玻璃粉的直径为100-150微米。
所述用水冲洗后收集的隔离剂重利用的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向用水冲洗后收集的隔离剂中加酸浸泡30-60min,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烘干;
(2)将步骤(1)处理的隔离剂粉碎,研磨,过筛得到粒径小于30微米的粉末;
(3)向步骤(2)得到的粉末中补加钙钛矿粉和/或锆石,混合均匀,制成。
所述酸为5-10%的盐酸、3-8%的硫酸或者8-15%的磷酸。
所述补加钙钛矿粉和/或锆石占步骤(2)粉末质量的5-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隔离剂,采用石墨粉与钙钛矿粉或锆石复合的技术方案,用于制备玻璃微珠,提高了玻璃微珠的成品率和折射率,提高了玻璃微珠的反射性能,使得玻璃微珠应用于交通标线、标牌、警服等领域时,反射效果好,标识的辨识度提高。隔离剂采用酸洗后,加钙钛矿粉或锆石原料复性,可重复利用,节约隔离剂,提高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驰野玻璃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河北驰野玻璃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095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