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地下水丰富的淤泥流沙区的微型沉井预制胎模施工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09238.1 | 申请日: | 2020-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42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武;张艳芳;陈奎;张永超;孙麒麟;秦英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冶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23/00;E02D2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宋秀珍 |
地址: | 71204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地下水 丰富 淤泥 流沙 微型 沉井 预制 施工 | ||
提供一种用于地下水丰富的淤泥流沙区的微型沉井预制胎模施工法,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采用微型沉井式钢筋混凝土胎模以及结合对应的键施工方法,实现小型浅基坑或坑中坑带水湿作业施工,该施工方法集基坑支护功能、基坑砖胎模功能、反滤层疏干井功能为一身,施工过程简单安全,造价低廉,可以节省较大的降水措施费,缩短施工工期。与传统的先通过降水疏干地下水,然后开挖基坑,砌筑砖胎模的工艺相比,明显减少施工工艺步骤,加快施工进度,提高结构混凝土质量的围护及胎模系统,解决了传统局部深坑部分底板深坑施工方法工艺步骤多、施工进度慢、施工质量不佳、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地下水丰富的淤泥流沙区的微型沉井预制胎模施工法。主要是工业民用建筑、市政公用工程结构施工中带有桩基础底板局部下沉深坑的维护及砖胎模体系,特别是一种针对地下水丰富且大面积开挖基坑底内局部深坑施工时,以预制钢筋混凝土微型胎模代替该局部深坑的临时围护及该坑内混凝土结构的砖胎模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局部深基坑施工技术大多数采用基坑内支护及坑内部降水然后砌筑砖胎模的施工技术,但对于采用这种微型沉井式施工方法运用研究较少,传统的施工方法工期长、费用高及安全隐患较多,最终的施工质量效果较差。为解决上述问题,专利号为CN202010687552.X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沉井法的预制装配式地下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刃角、侧墙、中柱、牛腿、环向加强梁、预制板、现浇板和纵梁,预制部分为标准构件工厂化预制,且在地面组装完成形成沉井结构后安装到基坑中,现浇部分采用现场浇筑,预制板端头与环向加强梁或纵梁连接,连接接头现浇固结,基坑开挖通过沉井结构下沉实现,侧墙在沉井下沉阶段通过环向加强梁及临时水平支撑体系支撑,不需要设置围护结构,避免了围护结构工程投资大、利用率低,造成了较大的资源浪费的问题。但是该专利技术方案中采用的预制装配式地下结构结构复杂,预制胎膜一部分在施工前预制好,另一部分在施工过程中才要进行组装,所对应的施工方法比较复杂,施工时间长,工作量大。因此有必要提出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地下水丰富的淤泥流沙区的微型沉井预制胎模施工法,本发明减少施工工艺步骤,加快施工进度,提高结构混凝土质量的围护及胎模系统,解决了传统局部深坑部分底板深坑施工方法工艺步骤多、施工进度慢、施工质量不佳、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用于地下水丰富的淤泥流沙区的微型沉井预制胎模施工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土方开挖至大面基坑底部即预制管桩顶面标高;
步骤2):按照局部深坑平面尺寸和深度预先预制好微型沉井式钢筋混凝土胎模;
步骤3):将微型沉井式钢筋混凝土胎模放入开挖的基坑中,使微型沉井式钢筋混凝土胎模的预制胎模刃脚插入基坑面局部深坑开挖位置,开始人工开挖淤泥质土方使微型沉井式钢筋混凝土胎模下沉至目标标高后,校正微型沉井式钢筋混凝土胎模后回填砂石反过滤层并抽水;
步骤4):完成步骤3)后,安装封底预制板,使预制管桩从封底预制板中间穿出,封底预制板与微型沉井式钢筋混凝土胎模内表面下部的预制胎模牛腿连接,并采用快硬性砂浆封堵;
步骤5):在封底预制板上铺贴增设的防水卷材;
步骤6):进行防水卷材保护层混凝土浇筑;
步骤7):最后在防水卷材保护层混凝土和微型沉井式钢筋混凝土胎模外露的内表面上做地下室防水层施工及基础筏板施工。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微型沉井式钢筋混凝土胎模为一种无底的筒体结构,所述微型沉井式钢筋混凝土胎模下端设有预制胎模刃脚,所述微型沉井式钢筋混凝土胎模内表面下部设有预制胎模牛腿。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冶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九冶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092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号处理电路、方法和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肺功能锻炼康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