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布式均热的石墨烯发热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408840.3 | 申请日: | 2020-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012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 发明(设计)人: | 郭浩;郭彦开;朱双;赵金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元普(南京)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B3/20 | 分类号: | H05B3/20;H05B3/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52 | 代理人: | 刘莹莹 |
| 地址: | 210017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汉***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布式 均热 石墨 发热 结构 | ||
1.一种分布式均热的石墨烯发热结构,包括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所述第一基材与第二基材之间设有石墨烯发热层,所述石墨烯发热层的两端分别设有电极,所述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朝向石墨烯发热层的一面设有接地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发热层与所述第一基材之间设有分布电容电流吸收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均热的石墨烯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发热层包括若干分布式排列的发热区,每个所述发热区均设有温控器,电源上连接有若干分支导线,每个所述温控器分别与分支导线电连接;所述电极贯通于每个所述发热区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均热的石墨烯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包括分别连接在每个所述发热区两侧的导电条,所述导电条采用铜条或银条,所述导电条通过银浆、铜条或导电胶连接于所述石墨烯发热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均热的石墨烯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发热区上均设有独立控制的压力传感器和/或倾斜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均热的石墨烯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区上设有若干排通孔,所述通孔的大小由外向内逐渐缩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均热的石墨烯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区包括若干连接在电极之间的发热条,所述发热条平行排列,所述发热条垂直于所述导电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均热的石墨烯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条由连续的正六边形拼接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均热的石墨烯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区包括两条盘旋的发热圈,两条所述发热圈的末端相连,所述发热圈的宽度由外向内逐渐增大,所述发热圈的相邻两段之间的间隔由外向内逐渐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均热的石墨烯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区包括若干子发热区,每个所述子发热区上均包括一组发热圈。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均热的石墨烯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采用PE基复合材料,包括:HDPE30~40份、LDPE40~50份、三元乙丙橡胶20~30份、过氧化苯甲酰2~7份、双二辛氧基焦磷酸酯基钛酸酯1~2份、己二酸二异癸酯1~2份、环氧脂肪酸辛酯1~2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元普(南京)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元普(南京)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0884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铲雪装车装置
- 下一篇:垂直双扩散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