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灌注桩水下混凝土灌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08177.7 | 申请日: | 2020-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757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赵凯;周叙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5/06 | 分类号: | E02D15/06;E02D5/34 |
代理公司: | 天津诺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2213 | 代理人: | 朱卉 |
地址: | 300308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灌注 水下 混凝土 方法 | ||
一种灌注桩水下混凝土灌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对灌注桩孔进行一次清渣;待一次清渣完毕后在所述灌注桩孔中安装导管;在所述导管末端安装料斗;对所述灌注桩孔进行二次清渣;待二次清渣完毕后在所述导管和所述料斗连接处安装隔水塞;在所述料斗旁配置满载混凝土的罐车;将所述罐车中的混凝土倾倒入所述料斗中;开启所述隔水塞。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灌注桩水下混凝土灌注方法的有益效果为:1)可避免断桩或夹渣的质量事故;2)可避免制作大料斗,节省材料、人工;3)使用常规料斗即可满足要求,可大量重复使用常规料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灌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灌注桩水下混凝土灌注方法。
背景技术
在灌注桩浇筑水下混凝土时,对首次浇筑的混凝土(初灌量)都有最小量要求,目的是为了防止发生断桩或桩身混凝土夹渣的工程质量事故。比如《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的6.3.30款第1条规定“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0~500mm”,第2条规定“应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灌注面以下不应少于0.8m”,因此结合具体的桩径,可据此计算出首次浇筑的混凝土(初灌量)的最小值,那么混凝土灌注桩浇筑时的料斗容积应大于此最小的要求。
初灌量的计算公式为:V=1/4(kπD2h2+πd2h1),其中,V表示混凝土初灌量(m3);D表示灌注桩孔直径(m);K表示充盈系数,取值范围为1.2~1.3;d表示导管内径(m);h1表示灌注桩孔内混凝土面的高差;h2表示初灌混凝土下灌后导管外混凝土面高度。对于桩径较大的灌注桩以及地连墙,由于初灌量较大,料斗的容积也大,因此重量也大,加工制作需要较多的材料,安装、拆除则需要大吨位的起重设备,并且安装、拆除较为繁琐,在浇筑过程中也需要较大的起重设备持续吊装,因此无论在材料、机械设备及人力方面均需较大投入。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灌注桩水下混凝土灌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对灌注桩孔进行一次清渣;
待一次清渣完毕后在所述灌注桩孔中安装导管;
在所述导管末端安装料斗;
对所述灌注桩孔进行二次清渣;
待二次清渣完毕后在所述导管和所述料斗连接处安装隔水塞;
在所述料斗旁配置满载混凝土的罐车;
将所述罐车中的混凝土倾倒入所述料斗中;
开启所述隔水塞。
优选地,当将所述罐车中的混凝土倾倒入所述料斗中时,所述料斗中的混凝土容量为其最大容量。
优选地,当将所述罐车中的混凝土倾倒入所述料斗中时,所述罐车的转动速度为其最大反转速度。
优选地,当将所述罐车中的混凝土倾倒入所述料斗中时,同时开启所述隔水塞。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灌注桩水下混凝土灌注方法的有益效果为:
1)可避免断桩或夹渣的质量事故;
2)可避免制作大料斗,节省材料、人工;
3)使用常规料斗即可满足要求,可大量重复使用常规料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灌注桩水下混凝土灌注方法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081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浓度酸性钒液萃取制备氧化钒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带式传动工作台送料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