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抢修抢建工程的海水珊瑚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08000.7 | 申请日: | 2020-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379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丁小平;韩宇栋;曾滨;侯兆新;宋涛文;王振波;侯东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纽维逊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34 | 分类号: | C04B28/34;C04B28/06;C04B28/04;C04B14/28;C04B2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袁文婷;张娓娓 |
地址: | 1000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抢修 抢建 工程 海水 珊瑚 骨料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抢修抢建工程的海水珊瑚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水泥15~40%、硼砂0~5%、粉煤灰0~10%、珊瑚骨料35~70%、钢纤维0.1~4%、有机纤维0.01~0.5%、增稠剂0.01~0.10%、早强剂0.01~0.3%、缓凝剂0.01~0.15%、减水剂0.01~1.5%、快硬剂0.01~7%、海水5~15%。本发明通过采用珊瑚骨料、海水作为抢修抢建混凝土原材料,最大程度提高了原材料就地取材率,大大减少了岛礁抢修抢建工程中的陆运材料运输量和材料储备量,突破了现有技术在特殊紧急情况下对陆运材料的依赖程度高等难题。同时,施工工艺多样化和原材料本岛化,也大幅提高了本发明多场景适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抢修抢建材料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抢修抢建工程的海水珊瑚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远海岛礁建设中,特别是特殊紧急情况下,如战时军工设施抢修工程,不仅要求抢修抢建材料满足早期强度高,施工速度快,还需尽量就地取材,减少采用传统陆运建筑材料的依赖,同时满足多种施工工艺和使用场景。
传统建筑材料,特别是砂石骨料,其运输周期长,运输成本高,储存需求量大,经济效益差。现有文献,如CN109180116A、CN110563433A分别提出了一种抢修抢建材料,都未采用珊瑚骨料和海水,均不适用于岛礁抢修抢建工程。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抢修抢建工程的海水珊瑚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对陆运建筑材料依赖程度高、陆运建筑材料运输周期长、运输成本高等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抢修抢建工程的海水珊瑚骨料混凝土,所述混凝土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
水泥15~40%、硼砂0~5%、粉煤灰0~10%、珊瑚骨料35~70%、钢纤维0.1~4%、有机纤维0.01~0.5%、增稠剂0.01~0.10%、早强剂0.01~0.3%、缓凝剂0.01~0.15%、减水剂0.01~1.5%、快硬剂0.01~7%、海水5~15%。
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水泥为磷酸镁水泥、硫铝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中的任意一种。
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磷酸镁水泥为磷酸二氢铵类的磷酸镁水泥、磷酸二氢钾类的磷酸镁水泥和磷酸二氢钠的磷酸镁水泥中的任意一种。
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硫铝酸盐水泥的强度大于等于42.5级;和/或;所述硅酸盐水泥的强度大于等于42.5级。
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珊瑚骨料为自然级配的珊瑚砂石混合物。
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钢纤维的直径为0.10~0.60mm,长度为8~30mm;和/或;所述有机纤维为聚乙烯醇纤维或聚丙烯纤维,所述有机纤维的长度为6~20mm;和/或;所述增稠剂为羟乙基纤维素、甲基羟乙基纤维素、乙基羟乙基纤维素和甲基羟丙基纤维素中的任意一种。
此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早强剂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复配原料:碳酸锂10~20%,亚硝酸钙80~90%;和/或,所述缓凝剂为柠檬酸;和/或,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且所述减水剂的减水率不低于30%;和/或,所述快硬剂为七铝酸十二钙。
本发明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用于抢修抢建工程的海水珊瑚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应用于所述用于抢修抢建工程的海水珊瑚骨料混凝土的现浇施工工艺或预制工艺,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按照质量百分比称取原料;
将所述原料中的海水分为两份,分别为第一份海水和第二份海水;
将所述原料中的珊瑚骨料和所述第一份海水加入搅拌机,搅拌2min,得到第一级混料;其中,所述第一份海水的质量为所述珊瑚骨料的质量的10~15%,所述珊瑚骨料的粒径不大3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纽维逊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纽维逊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080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面板、点灯测试方法、点灯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线上专利交易转让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