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板及钢中B元素含量的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407491.3 | 申请日: | 2020-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34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 发明(设计)人: | 周剑丰;邓必荣;罗钢;齐江华;谢世正;肖爱达;董常福;刘彭;陈杰;余强;谭大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湖南华菱涟钢特种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C7/06 | 分类号: | C21C7/06;C21C7/00;C21C5/28;C21C7/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徐启艳 |
| 地址: | 417000 湖南省娄底***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板 元素 含量 控制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钢板及钢中B元素含量的控制方法,钢中B元素含量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于转炉吹炼前投加废钢、铁水以及用于合金化的物质,在与钢的种类相应的吹炼模式下进行转炉吹炼;当转炉终点符合出钢要求时出钢,出钢后的钢水加入硅铁和硅锰合金进行合金化以及脱氧;脱氧后进入LF精炼,于LF精炼中加铝脱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钢中B元素含量的控制方法可以有效的控制成品中B含量。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板及钢中B元素含量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为增加钢的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通常于钢中添加合金原料进行合金化,但是合金原料中通常包含硼B元素;一方面B元素容易在晶界处现成聚集,从而对钢材冲击性能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另一方面B元素与钢中N、O等元素形成化合物,也会对钢材的力学性能和焊接性能造成一些影响;因此需要在炼钢过程中对B元素的含量进行控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板及钢中B元素含量的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冶炼工艺生产的钢板B元素不能满足生产要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钢中B元素含量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于转炉吹炼前投加废钢、铁水以及用于合金化的物质,在与钢的种类相应的吹炼模式下进行转炉吹炼;当转炉终点符合出钢要求时出钢,出钢后的钢水加入硅铁和硅锰合金进行合金化以及脱氧;脱氧后进入LF精炼,于LF精炼中加铝脱氧。
可选地,LF精炼中还包括加入石灰;
相应的,LF精炼的步骤包括:
加入铝和石灰,送电过程底吹氩气流量≤300L/min,造渣过程底吹氩气流量≤800L/min,精炼过程钢水脱氧良好造好还原性精炼渣,向钢水中加入合金调整钢水成分,待钢水成分调整好进行钙处理工艺,钙处理过程底吹流量为100L/min~300L/min,后续软吹底吹氩气流量为80L/min~120L/min。
可选地,控制石灰的加入量为1500Kg~2000Kg。
可选地,出钢的步骤包括:
采用挡渣或留钢操作进行出钢,以截留转炉冶炼形成的硼氧化物。
可选地,控制铁水和废钢的加入比例为170~175:50~60。
可选地,用于合金化的物质包括镍铁和铬铁。
可选地,转炉吹炼中加入渣线砖钢包剩接钢水,控制钢包渣线砖的B元素含量≤0.03%,控制锰硅合金的B元素含量≤0.015%,镍铁的B元素含量≤0.0007%,铬铁的B元素含量≤0.004%。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钢板,采用上述钢中B元素含量的控制方法控制钢板的B含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利用B元素极易与O元素结合的特性,改变合金加入方式,于转炉吹炼前投加用于合金化的物质进行合金化,充分利用转炉吹炼过程中的氧化气氛去除由用于合金化的物质所带入的B元素;另一方面,出钢后调节钢水中硅、锰含量,于LF精炼中再加铝深脱氧处理,可以保证加铝之前钢水中保存较高的氧含量,利用钢水中较高的氧含量与钢水中B元素反应,且反应时间充足,可以进一步降低钢水中的B元素含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管线钢、桥梁钢产品的B元素的含量要求较为严格,通常规定B元素含量不大于0.0005%,因此需要控制其冶炼工艺进行B元素的含量控制。
例如,管线钢的制备工艺包括: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LF精炼、连铸工艺,轧制等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湖南华菱涟钢特种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湖南华菱涟钢特种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074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