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制楼梯堆放架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06101.0 | 申请日: | 2020-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0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殷粉芳;尹世平;张领雷;倪晓燕;杨宁;赵美霞;孙维凤;校文康;朱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G1/02 | 分类号: | B65G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李悦声 |
地址: | 2211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楼梯 堆放 使用方法 | ||
1.一种预制楼梯堆放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块侧钢板(1),两块侧钢板(1)底部设有将两者连接在一起的底部钢板(2),两块侧钢板(1)与底部钢板(2)构成外部支撑框架,两块侧钢板(1)向两侧倾斜设置,两块侧钢板(1)的两侧外分别设有支撑结构,并通过支撑结构保证稳定性,所述的支撑结构包括槽钢斜撑a(3)和槽钢斜撑b(4),其中槽钢斜撑a(3)和槽钢斜撑b(4)的一端构成的锐角结构与底部钢板(2)接触,两者另一端与侧钢板(1)的外侧连接,槽钢斜撑b(4)设置在外侧,槽钢斜撑a(3)设置在内侧,槽钢斜撑a(3)和槽钢斜撑b(4)之间设有用以固定两者横向设置的圆钢管(5),两块侧钢板(1)之间设有多组用于摆放预制楼梯的楼梯受力平台,楼梯受力平台包括设置在左侧侧钢板(1)上的多个楼梯上部受力平台,以及设置在右侧钢板(1)上的多个楼梯下部受力平台,多个楼梯上部受力平台和多个楼梯下部受力平台高度匹配并成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楼梯堆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楼梯上部受力平台包括斜向受力平台钢板(6)斜向受力平台钢板(6)为一端与左侧侧钢板(1)夹角连接,另一端加工为水平结构用以支撑摆放预制楼梯(14),斜向受力平台钢板(6)的夹角内侧设有钢丝绳(8)将斜向受力平台钢板(6)与左侧侧钢板(1)连接并加固,夹角外侧设有钢肋板(7)对斜向受力平台钢板(6)进行支撑,以防止斜向受力钢板(6)根部发生局部破坏;最低处的斜向受力平台钢板(6)的外夹角不设置钢肋板(7),夹角外侧在斜向受力平台钢板(6)与底部钢板(2)之间设有竖向支撑槽钢a(9),竖向支撑槽钢a(9)与底部钢板(2)的连接点和斜向受力平台钢板(6)与左侧侧钢板(1)连接点之间设有斜撑钢管a(10)提供三角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楼梯堆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楼梯下部受力平台包括设置在右侧侧钢板(1)上且与斜向受力平台钢板(6)水平结构高度齐平的水平受力钢板(11),水平受力钢板(11)下方与右侧侧钢板(1)之间设有多支提高支撑力的斜撑钢管b(12),最低处的水平受力钢板(11)与底部钢板(2)之间还垂直设有竖向支撑槽钢b(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楼梯堆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梯受力平台的水平向长度由下而下越来越大,可用来放置不同梯段长度的楼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楼梯堆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受力钢板(11)的斜撑钢管b(12)左右两侧对称焊接有四根,用来支撑水平受力钢板(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楼梯堆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楼梯上部受力平台之间在左侧侧钢板(1)上焊接有用以与起重机连接的拉环(15),多个梯下部受力平台之间在右侧侧钢板(1)上焊接有用以与起重机连接的拉环(15),左侧侧钢板(1)上的拉环(15)与右侧侧钢板(1)上的拉环(15)水平高度匹配。
7.一种使用上述权利要求1-6所述预制楼梯堆放架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a首先利用拉环(15)与吊车连接,将根据预制楼梯规格批量加工相应尺寸的堆放架放置在构件堆放场地并排列整齐,然后对每个堆放架的每一层楼梯受力平台进行标号;
b在需要堆放存储的预制楼梯上粘贴信息完整的二维码并在相应位置做标记,按照生产日期以及梯段长度把预制楼梯构件先吊放在楼梯堆放架的楼梯受力平台上,并由低向高摆放,每层楼梯受力平台最多堆放两个预制楼梯,其中预制楼梯的下部摆放在楼梯下部受力平台,上部摆放在楼梯上部受力平台;
c当预制楼梯从架子上运输走以后,重复步骤b将新生产的预制楼梯进行堆放;
d当需要使用运输车辆将预制楼梯运输走时,将拉环(15)与吊车连接,将预制楼梯堆放架移吊到运输车辆上,之后利用钢丝绳穿过拉环(15)将预制楼梯堆放架与运输车辆绑扎在一起防止楼梯在运输过程中滑动,最后把楼梯摆放着架子上固定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未经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0610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场景转换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建筑垃圾掩埋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