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电池的自保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05740.5 | 申请日: | 2020-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26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张舒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德力普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58 | 分类号: | H01M50/258;H01M50/242;H01M50/244;H01M10/613;H01M10/617;H01M10/653;H01M10/655 |
代理公司: | 广东有知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81 | 代理人: | 吴国文 |
地址: | 51803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电池 保护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电池的自保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新能源电池领域,一种新能源电池的自保护装置,首先可以将焊接点处的热量均匀分散在电池组的底部,并通过U形分热网将热量分散至外壳表面,相较于现有技术显著降低焊接点处热量的聚集,有效保护电池组不易发生局部过热的情况,进而降低安全隐患,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在双重护点作用下,一方面其内部的内缓冲球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降低意外撞击时电池组被损坏的概率,另一方面,内缓冲球膨胀使得多个导热水球形成导热通道,进而显著加快热量在外壳处向外散发的速度,同时配合吸湿耗热块的作用,既可以消耗热量,也可以吸收湿气,有效维持电池组使用时干爽的安全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电池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能源电池的自保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新能源产业中,尤其是动力电池领域,锂离子电池以其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充放电无记忆效应等特点获得了极大的优势地位,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的不二方案。而其中圆型电芯和方型电芯一直是两种不同的方向。尤其以特斯拉为代表的乘用车方面更倾向于选用圆柱电芯,前期以标准的18650电芯为主,同时21700电池作为新兴的圆型电池代也在快速发展中,采用21700电芯开发的电池模组和电池包的系统的能量密度在300Wh/kg左右,比原来的18650电芯方案约提高了20%。电池单体电池容量的提升意味着同等能量下所需电芯的数量的减少,如此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动力电池系统的管理难度,并可以减少模组和电池包内的金属构件数量,虽然单个电芯的重量和成本提升了,但是同等电量条件下电池系统PACK的重量和成本却得到了降低。
传统的锂电池组一般由壳体、电池组、电池保护板组成,电池保护板上设有过流或过压保护电路,用于防止电池因电流、电压过大被损坏;而实际使用过程中,除了过压、过流容易造成电池损坏,外力的破坏或进水或过热,很容易造成锂电池受损甚至发生爆炸,目前在圆柱型电芯的锂电池组装方面,目前国内85%以上的厂家还是通过对电池底部的电阻焊实现,虽然连接可靠,但是在焊接时设备焊头发热量较大,热量极易传导至电芯内部造成损伤导致锂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容易受到影响,并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电池的自保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它首先可以将焊接点处的热量均匀分散在电池组的底部,并通过U形分热网将热量分散至外壳表面,相较于现有技术显著降低焊接点处热量的聚集,有效保护电池组不易发生局部过热的情况,进而降低安全隐患,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在双重护点作用下,一方面其内部的内缓冲球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降低意外撞击时电池组被损坏的概率,另一方面,内缓冲球膨胀使得多个导热水球形成导热通道,进而显著加快热量在外壳处向外散发的速度,同时配合吸湿耗热块的作用,既可以消耗热量,也可以吸收湿气,有效维持电池组使用时干爽的安全环境。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德力普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德力普电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057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