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绕组用芯体、线圈部件及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405493.9 | 申请日: | 2020-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78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 发明(设计)人: | 孝山康太;宫本昌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 主分类号: | H01F17/04 | 分类号: | H01F17/04;H01F27/28;H01F27/29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苏琳琳;张丰桥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绕组 用芯体 线圈 部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绕组用芯体,该绕组用芯体(2)具有卷芯部(3)和分别设置于第一端部、第二端部的第一凸缘部(5)、第二凸缘部(6),第一凸缘部(5)具有:在安装时朝向安装基板侧的底面(7);朝向与底面(7)相反侧的顶面(8);将底面(7)与顶面(8)连结且朝向卷芯部(3)侧的内侧端面(9);朝向与内侧端面(9)相反侧的外侧端面(10);以及将底面(7)与顶面(8)之间及内侧端面(9)与外侧端面(10)之间连结且朝向彼此相反侧的第一侧面(11)及第二侧面(12),在外侧端面(10)中的靠底面(7)侧的区域设置有第一斜坡面(13),第一斜坡面(13)越趋向底面(7)而越向靠近内侧端面(9)的方向倾斜。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绕组用芯体、具备该绕组用芯体的线圈部件、以及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特别涉及绕组用芯体的形态。
背景技术
绕组型线圈部件具备:绕组用芯体,具有卷芯部及分别设置于其在轴线方向上的相互相反的第一端部、第二端部的第一凸缘部、第二凸缘部;第一端子电极、第二端子电极,分别设置于第一凸缘部、第二凸缘部;以及至少一根缆线,连接于第一端子电极和第二端子电极之间并绕卷芯部卷绕。
第一凸缘部及第二凸缘部分别具有:在安装时朝向安装基板侧的底面;朝向与底面相反侧的顶面;连结底面与顶面且朝向卷芯部侧的内侧端面;朝向与内侧端面相反侧的外侧端面;以及将底面与顶面之间及内侧端面与外侧端面之间连结且朝向彼此相反侧的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
第一端子电极及第二端子电极分别覆盖第一凸缘部及第二凸缘部各自的底面,并从底面延伸至内侧端面、外侧端面、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的各一部分。
作为这种构造的线圈部件,在例如国际公开第2018/008699号(专利文献1)及专利第3771308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如下内容,即:对于第一端子电极及第二端子电极各自从凸缘部的底面朝向顶面测定出的尺寸而言,沿着凸缘部的外侧端面延伸的部分的尺寸比沿着凸缘部的内侧端面延伸的部分的尺寸长,简单而言,将凸缘部的侧面作为正面观察时,端子电极的端缘倾斜地延伸。
根据上述那种形态的端子电极,能够在充分确保端子电极中的沿着凸缘部的内侧端面延伸的部分与卷绕于卷芯部的缆线之间的距离的同时,使有助于安装时的焊接圆角的形成的部分、即沿着凸缘部的外侧端面延伸的部分的高度尺寸较长,而增大焊料附着面积。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8/008699号
专利文献2:专利第5796603号公报
然而,即使是具有上述那样的优点的线圈部件。从其制造工序的观点来看,也发现了不利的方面。
端子电极经过将绕组用芯体的凸缘部的规定部分浸渍在导电性糊剂内,并将作为基底层的导电性糊剂膜形成于绕组用芯体的工序而形成。在该浸渍时,在欲不使端缘倾斜而形成沿与凸缘部的底面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端子电极的情况下,仅通过实施将第一凸缘部的底面与第二凸缘部的底面同时朝向导电性糊剂按压的一次浸渍操作,便完成对于第一端子电极及第二端子电极双方的导电性糊剂膜的形成。
相对于此,在欲形成端缘倾斜延伸的端子电极的情况下,仅通过一次浸渍操作,无法完成对于第一端子电极及第二端子电极双方的导电性糊剂膜的形成。例如,如专利文献2的图1及图3所示,像用于形成作为第一凸缘部侧的第一端子电极的基底层的导电性糊剂膜的第一浸渍操作和用于形成作为第二凸缘部侧的第二端子电极的基底层的导电性糊剂膜的第二浸渍操作那样,必须实施两次浸渍操作。因此,成为工序数量增加、线圈部件的生产率下降的原因。
发明内容
在本公开中,提供一种具有如下形态的绕组用芯体,能够仅通过实施一次浸渍操作,便在第一凸缘部及第二凸缘部双方形成端子电极,并且对于从底面朝向顶面测定出的尺寸而言,形成沿着外侧端面延伸的部分的尺寸比沿着内侧端面延伸的部分的尺寸长的端子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054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