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银纳米三角与Ag+协同体系的As(Ⅲ)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05334.9 | 申请日: | 2020-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00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宗成华;赵文峰;金潇婷;吕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G01N21/25;G01N21/31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姚姣阳;杜春秋 |
地址: | 22111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纳米 三角 ag 协同 体系 as 检测 方法 | ||
1.一种基于银纳米三角与Ag+协同体系的As(Ⅲ)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Ag+溶液加入到银纳米三角溶液中,充分混匀得到银纳米三角与Ag+协同体系,所述Ag+溶液的浓度为2~20μM;
步骤2、将不同浓度的As(Ⅲ)溶液加入到银纳米三角与Ag+协同体系中,所述As(Ⅲ)溶液的浓度为0、0.005、0.01、0.02、0.05、0.1、0.2、0.4、0.6、0.8、1、2、5、10、20、50μM,采用去离子水定容,充分混匀并孵育,分别测出不同浓度As(Ⅲ)条件下银纳米三角的吸收峰位置,进而得到不同浓度As(Ⅲ)条件下所对应的银纳米三角LSPR 峰位置的蓝移值∆λ,以As(Ⅲ)的浓度C[As(Ⅲ)] 为 X 轴,∆λ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得到C[As(Ⅲ)] 与∆λ之间的线性方程;
步骤3、取待测水源加入到银纳米三角与Ag+协同体系中,采用去离子水定容,充分混匀并孵育,测出银纳米三角的吸收峰位置,以获得待测水源所对应的银纳米三角LSPR 峰位置的蓝移值∆λ′,将∆λ′的值代入步骤2的线性方程,求出待测水源所含As(Ⅲ)的浓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银纳米三角与Ag+协同体系的As(Ⅲ)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和步骤3中,孵育的时间为3~20mi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银纳米三角与Ag+协同体系的As(Ⅲ)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g+溶液的浓度为5μM,所述孵育的时间为15min。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基于银纳米三角与Ag+协同体系的As(Ⅲ)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以在银纳米三角中加入定量的Ag+所产生的吸收峰位置作为空白值,加入不同浓度的As(Ⅲ)溶液后,银纳米三角的吸收峰位置将发生蓝移,以C[As(Ⅲ)] 为 X轴,以蓝移值∆λ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得到C[As(Ⅲ)] 与∆λ之间的线性方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银纳米三角与Ag+协同体系的As(Ⅲ)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银纳米三角的粒径为32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银纳米三角与Ag+协同体系的As(Ⅲ)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C[As(Ⅲ)] 与∆λ之间的线性方程为y=131.70x +4.4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基于银纳米三角与Ag+协同体系的As(Ⅲ)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线性方程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8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银纳米三角与Ag+协同体系的As(Ⅲ)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通过加标算回收率的方法,证实该检测方法 的准确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师范大学,未经江苏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0533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