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甲型流感以及乙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用引物、探针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404664.6 | 申请日: | 2020-1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24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 发明(设计)人: | 傅明华;李世宝;李美琼;聂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迅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N15/11;C12R1/93 |
| 代理公司: | 亳州速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7 | 代理人: | 杜家波 |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流感 以及 流感病毒 核酸 检测 引物 探针 | ||
本申请公开了甲型流感以及乙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用引物、探针;属于生物检测技术领域领域;其技术要点:给出了FLU A,FLU B两种病毒的引物和探针核酸序列。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设计了引物以及探针,该引物的特异性好,用于荧光检测的灵敏度搞。本申请检测的方法准确性好,灵敏度搞,对于相关疾病的诊断能够快递的提供科学依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生物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甲型流感以及乙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用引物、探针。
背景技术
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明确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对临床治疗药物的选择意义重大。呼吸道病原体包括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等。 呼吸道病毒感染与支原体感染出现的症状和体征有一定的类似性,而治疗药物的选择却有很大的不同。临床上依靠症状和体征进行鉴别诊断的难度较大,而实验室病原体检测可帮助明确诊断,有助于流行病学研究,治疗药物的选择,病毒疫苗接种的选择和预防效果预判。
病原体的感染检测分传统的检测方式和新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式两大类。传统的检验方式就是细菌或病毒培养,筛查,分离,生化检测和鉴定。现在新型的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发展得非常快。新型技术包括病原体的抗原和IgM抗体检测, 基因芯片,荧光定量PCR,还有现在已经用到临床的高通量基因测序的方法。这种方法筛查的效果非常好,能够在迅速、短期的而且特异性、敏感度都非常好的情况下,能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指标,能够给临床的医生用药提供有效的指导。
实时荧光RT-PCR检测和病毒基因测序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和合胞病毒的病原学检测法。血清学检测测定新型冠状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和合胞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由于实时荧光RT-PCR检测比病毒基因测序快速、灵敏、准确和便宜,实时荧光RT-PCR检测为目前临床常规应用的检测新型冠状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和合胞病毒病原学检测法。
然而,实时荧光RT-PCR方法的主要缺点在于需要根据不同的序列,合成不同的引物和探针。而为了获得低限的检测、高灵敏度和特异性,设计的引物和探针应该只结合到目标序列,引物,探针和模板之间不容许形成任何二聚体。尤其是从事二重或多重RT-PCR检测时设计的引物,探针和模板之间更不许可形成任何二聚体。设计的引物和探针需要经过大量的实验测试和选择才可应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甲型流感以及乙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用引物、探针。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甲型流感病毒(FLU A)核酸检测用引物,该引物的核苷酸序列为:
上游引物: ggartggcta aagacaagac caatc;
下游引物: ggcattytgg acaaagcgtc tac。
一种与甲型流感病毒(FLU A)核酸检测用引物配合使用的探针,该探针的核苷酸序列为:agtcctcgctcactgggcacggt。
一种乙型流感病毒(FLU B)核酸检测用引物,该引物的核苷酸序列为:
上游引物:tgtcgctgtttggagacacaa;
下游引物:tgctttgccttctccatcttc。
一种与乙型流感病毒(FLU B)核酸检测用引物配合使用的探针,该探针的核苷酸序列为:tgcctacctgctttcattga。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根据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设计了引物以及探针,该引物的特异性好,用于荧光检测的灵敏度搞。本申请检测的方法准确性好,灵敏度搞,对于相关疾病的诊断能够快递的提供科学依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任何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迅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迅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046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