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菌铁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404015.6 | 申请日: | 2020-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45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 发明(设计)人: | 王硕;刘敬民;赵宁;杨菲儿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开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K35/747 | 分类号: | A61K35/747;A61P7/06;A61P29/00;A61P1/00;A61K33/26 |
| 代理公司: | 天津合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9 | 代理人: | 邢月;张艳梅 |
| 地址: | 30007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物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菌铁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对菌体进行活化、离心,将离心后的菌体与铁离子溶液进行混合、富集;(2)将富集后的菌体溶液离心、清洗、烘干、消化,得到所述的菌铁复合物。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菌铁复合物的制备方法通过制备富铁益生菌,对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进行干预,富铁益生菌结合了铁与益生菌的双重优点,既能达到补铁的效果,又能起到缓解结肠炎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源性益生菌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菌铁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炎性肠病(IBD)已成为一个影响人民健康的全球性问题,其中欧洲和北美的患病率最高,这两地区以及大洋洲的许多国家患病率超过0.3%,自1990年以来,非洲、亚洲和南美的新兴工业国家及地区的IBD发病率逐年上升,而中国的发病率是亚洲增长最快的国家,且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25%的IBD患者中有不同类型的肠外并发症,如贫血、结节性红斑、斑秃等。这些并发症对IBD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但是人们往往只重视疾病的突出外在表现,对并发症症状没有足够重视,事实上并发症也会加重患者的疾病症状,延长治愈时间。
IBD贫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主要原因是发炎的黏膜肠道失血和膳食铁吸收受损导致的。在炎症状态下,炎性细胞因子通过诱导肝脏表达铁调素(hepcidin)而损害机体对铁的吸收,铁调素是维持机体铁含量在相对稳定状态的一种关键性的负性调控因子,铁调素主要通过调节十二指肠对铁的吸收、巨噬细胞铁释放和肝脏存储铁的释放这三方面抑制铁离子进入循环。铁转运蛋白(FPN)主要存在于肠上皮、巨噬细胞和肝细胞中,铁转运蛋白能够将铁从细胞转运至循环中,以维持全身铁需求。铁调素的作用靶点正是铁转运蛋白。在炎症状态下,肝脏分泌的铁调素靶向铁转运蛋白导致铁转运蛋白内化并降解,从而阻断了细胞铁排出到血清,导致铁的可用性降低甚至贫血。贫血的一些症状如呼吸困难和心跳过快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大的影响。目前常采用补充铁制剂来平衡铁摄入和损失,硫酸亚铁是口服铁制剂中最常用的治疗和预防缺铁性贫血的药物,而服用硫酸亚铁对肠胃会产生一定刺激,常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反应。因此,开发新型铁补充剂一直是研究人员的关注热点,酵母铁,多糖铁,真菌铁等多种新形式的铁为解决临床上的问题提供了多种选择。
益生菌是指当摄入足够数量时,能够对机体产生健康效应的一类活的微生物。益生菌发挥健康效应的作用机制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结果,可能是与宿主菌群相互作用,产生抗微生物产物,也可能是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刺激产生影响系统的小分子物质。日前,大量文献报道了益生菌对肠道性疾病的积极作用,如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表达,促进紧密连接蛋白表达,调节肠道菌群等,达到缓解结肠炎症状的作用。
目前,微生物富集铁研究主要集中在富铁真菌上,如米曲霉铁,酵母铁等,但还未见富铁益生菌的功能特性报道。因此,理想状态希望通过益生菌富集铁元素,达到既可以缓解炎症,又可以补铁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出一种菌铁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菌铁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菌体进行活化、离心,将离心后的菌体与铁离子溶液进行混合、富集;
(2)将富集后的菌体溶液离心、清洗、烘干、消化,得到所述的菌铁复合物。
进一步,所述的步骤(1)中的菌体采用益生菌;优选的,所述的菌体采用消化乳杆菌;所述的菌体的密度为5-10g/L;优选的,所述的菌体的密度为10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开大学,未经南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040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