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抗幽门螺杆菌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403757.7 | 申请日: | 2020-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14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强;李冰;张澳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立强 |
| 主分类号: | A23L33/135 | 分类号: | A23L33/135;A23L33/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5001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幽门 螺杆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抗幽门螺杆菌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原料组成为罗伊氏乳杆菌(DSM17938)、乳酸克鲁维酵母(CGMCC2.1494)、德氏乳杆菌乳亚种(5B‑4)、清酒乳杆菌(ly1‑6)、弯曲乳杆菌(ATCC 3329)、紫红曲霉(m‑4)、虾青素微囊粉。本发明组合物具有影响幽门螺旋杆菌定植、减轻由三联/四联疗法引起的不良反应、调节人体肠道菌群平衡等多种保健功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和保健食品领域,是一种由益生菌和虾青素微囊粉组成的具有可抗幽门螺杆菌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幽门螺杆菌(英文简称:Hp)是定植在胃黏膜上的一种革兰氏阴性微需氧杆菌。1982年,两位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博士和罗宾·沃伦博士发现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的主要病因(在这之前人们认为没有细菌能在胃部的酸性条件下存活),由于这一突破性发现,二人于2005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1994年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幽门螺杆菌列为人类胃癌的第1类致癌原,2015年幽门螺杆菌胃炎京都全球共识报告强调应当对所有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进行根除治疗,这一共识级别达100%。另一方面,幽门螺杆菌在世界范围内的感染率逐年上升,目前全世界的幽门螺杆菌患病率达20%~80%。据2016年《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统计:现阶段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我国分布广泛,平均感染率为58.07%,10-20岁患者已达50%以上,并呈现明显的家庭聚集性;
2013年9月Jibran SM等人在《Gastric pathophysiological ins and outs ofhelicobacter pylori: a review》中提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消化性溃疡、胃炎、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关系密切,同时还与脑出血、肝硬化等非消化系统多种疾病有关。随着人们对幽门螺杆菌疾病的关注,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和防治逐渐成为科研人员研究的热点;
幽门螺杆菌能分泌多种生物酶,分泌的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能保护幽门螺杆菌不被中性粒细胞所破坏,其分泌的尿素酶可水解尿素产生氨,在幽门螺杆菌周围形成一层保护壳,使其能在胃内强酸的环境中生存。幽门螺杆菌这一“顽固”特性使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幽门螺杆菌治疗束手无策。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的质子泵抑制剂加克拉霉素再加阿莫西林或甲硝哩的以质子泵抑制剂为基础、含克拉霉素的三联疗法,被推荐为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一线首选治疗方案。2018年6月LI Zhi-ping等人在《The value of tripletherapy of five different proton pump inhibitors in the eradication ofHelicobacter pylori: network meta-analysis》中提出针对幽门螺杆菌的传统三联疗法——即运用质子泵抑制剂与两种抗生素共同作用的治疗方法。但是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加,其根除率降低至80%,甚至更低,加之三联疗法会引起严重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一旦停药,依赖性反射会长久存在,给患者身心造成较大伤害。这就使得寻求更加高效、安全、服用方便、价廉的治疗或辅助治疗方法,成为科研人员研究的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益生菌粉和虾青素微囊粉组成的可抗幽门螺杆菌的组合物,能够有效地影响幽门螺旋杆菌定植、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减轻由三联/四联疗法引起的不良反应;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立强,未经王立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037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