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架构设计的需求库目录和编码生成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402289.1 | 申请日: | 2020-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72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3 |
| 发明(设计)人: | 罗贤华;张立新;岳志研;杨帆;郭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6F8/10 | 分类号: | G06F8/10;G06F8/20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王世磊 |
| 地址: | 610091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架构 设计 需求 目录 编码 生成 方法 | ||
本发明可能涉及架构设计、技术状态管理、需求管理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架构设计的需求库目录和编码生成方法。产品分解结构的构建与需求库的构建同步进行,需求库按一定逻辑的需求目录构造,每一个需求目录下存放有需求文件;需求目录对应产品分解结构的层级结构和节点;当产品分解结构构建一个节点时,同步自动生成与该节点对应的目录,并同步创建该目录下的需求文件。该方法为后续需求库目录和编码的自动生成方法奠定了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可能涉及架构设计、技术状态管理、需求管理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架构设计的需求库目录和编码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飞机装备系统是一个大型复杂系统,需求工程已经成为系统开发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型号研制过程中按需求工程要求开展需求捕获、需求分析、功能分析、架构设计、需求定义、确认与验证等活动,搭建需求库进行全过程数据管理。基于飞机架构设计来定义的产品分解结构(PBS),表示了飞机自顶向下从系统到硬、软件的层次结构。通过系统功能或元素组成的逻辑序列和交互作用,最后演进成为一个最终优化的架构方案。需求库的目录结构和层级关系要体现各系统和元素组成的逻辑相关性和一致性,需要研究一种基于架构设计的需求库目录和条目编码自动生成的方法。
以往需求库中文件按照专业文件夹方式分散存储,不能表达系统与系统元素关系以及需求各层级关系。没有与产品分解结构结构关联起来,导致需求与设计的联动性较差,大量需求目录和文件都要手动创建,无法表达数据结构并且更改较为繁琐。同时,不建立关联就不能自动获取PBS节点的编码,手动编写每条需求的编码容易导致序号错误,同时编码有的用英文简写、有的用拼音首字母,编码规范性和识别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基于架构设计的需求库目录和条目编码自动生成的方法,使需求目录与产品分解结构关联,并按照产品分解结构节点的编码规则自动配置到各层级需求目录和条目的编码中。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架构设计的需求库目录和编码生成方法,产品分解结构的构建与需求库的构建同步进行,需求库按一定逻辑的需求目录构造,每一个需求目录下存放有需求文件;
需求目录对应产品分解结构的层级结构和节点;
当产品分解结构构建一个节点时,同步自动生成与该节点对应的目录,并同步创建该目录下的需求文件。本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产品分解结构与需求库目录结构建立关联的需求库目录生成方法,实现了需求库目录的层级结构与PBS结构的关联联动,需求库目录表达了系统架构,便于设计和更改。并且,该方法为后续需求库目录和编码的自动生成方法奠定了基础。
优选地,所述创建的该目录下的需求文件包括文件名称、条目编码规则、章节要素。本技术方案具体公开了需求文件的内容,该方法明确了需求目录下所放置文件里配置好的要素特征。
优选地,需求目录中的某一目录和该目录下需求文件的命名反映产品分解结构中对应节点的名称。本技术方案具体公开了需求文件的命名方法,该方法为需求文件命名建立了规范统一的规则。
优选地,所述的需求文件内为条目化信息,所述条目的编码规则反映需求层级关系和类别。本技术方案具体公开了需求条目信息的内容,该方法为需求条目信息的编码明确了码位含义和类别码定义。
优选地,所述产品分解结构的节点设置有编码,所述编码包括体现层级结构的码位,所述码位长度固定,该节点未达到的层级通过补零实现码位长度一致;
通过截取对应产品分解结构节点的体现层级结构的有效码位,得到所述条目反映需求层级关系的编码。本技术方案具体明确了需求条目编码长度截取规则,截取后直观体现了需求层级关系。
优选地,所述条目化信息的编码通过软件实现,所述的每条条目化信息设置有属性标识符,属性标识符符合要求的条目按所述编码规则依次进行编码。本技术方案具体公开了条目编码的生成方法,该方法保证了需求条目标识方法和唯一性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022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